创业板与中国新兴产业

[复制链接]
查看: 1127|回复: 0

3664

主题

366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32
发表于 2023-10-19 03: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将从以下角度探讨这个主题:
第一,怎样站在市场第一线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企业创新、新兴产业与金融创新?如何创新?创新将给当今中国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二,深交所作为资本市场宏观和微观结合的部门,以服务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为基本使命,我们怎样去思考决策?决策背后的依据在哪里?我觉得要真实全面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国情,要立足于二线、三线城市,深入广大中小企业中去。在这些地方,会切身感受到当今世界上无可比拟、最为丰富多彩的创新案例。
转变中的世界与转型中的中国
新经济下全球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且体现在货币、金融、贸易、经济乃至科技格局的变化。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指出:“中印的崛起,有可能成为过去1000年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并列的三个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不完全是平等的,它实际上已经开始向新兴国家倾斜了。”过去有金砖四国的说法,最近还有钻石11国的说法。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2010年《华盛顿邮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年轻的科学家,到中国去吧!”。文章指出,在中国、南非、沙特聚集了一批全球最尖端的科学家与实验室。当时我还觉得很诧异。其实在北京中关村、深圳,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众多“海归”扎堆。一个“海归”回来了,会带来十个“海归”,而且还带来了红头发、黑皮肤的工程师和科学家。2012年路透社有篇文章称,日本工程师在中国找到第二春,广东东莞就有2800多名日本工程师,这有点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技术工人为江浙一带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情形。
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础性条件正发生重大变化
我每年都会去看上百家企业,当你用了10年时间观察跟踪这样一个群体时,你会发现企业每年的情况都大不一样。同样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为什么会有那么不一样的演变和结局?一座二三线城市,如果你5年没去,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天翻地覆”;10年没去,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几乎是重写或再造。现在流行“时空穿越”,中国5年的变化,某种程度可能相当于过去10年的变化,你不要认为这是静态的5年,与美国、日本一些城市比,那也可能相当于这些国家二三十年才会发生的变化。所以,考察整个中国企业的状态,要有新的时空观,不能用凝滞僵化的思维。

10年以前,我们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200家拟上创业板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是否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200家企业没有一家能够做出肯定的回答。现在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就有15%左右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开宣称某项技术和产品居于世界一流水平甚至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甚至西部偏远的地区,都会有企业自豪地跟我讲,某一项技术在全世界是独特的,是垄断性的。这种现象在10年甚至5年以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我想经济转型的基础已经发生变化,也就是优势变化了。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是,在未来转型当中,有两大新优势正在加快塑造。当然,我们需要加固它。这两大优势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

第一个优势是我们开始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最年轻,而且正在成批崛起的企业家群体优势。据《福布斯》2010年的统计,中国首4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46岁,而且99%是自主创业,而美国平均年龄是64岁;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是39岁。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出生为主体的人,正成为掌握资产和财富最多的人。这批人群亲历与参与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革,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生力军,经过历练,有了积累,配置掌控资源的能力与见多识广的机会大为增强。

第二个是科技人才优势,其实是早就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过去没有和机制、体制创新结合,政策环境也不是很匹配。现在这些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学科基础较扎实的数理化人才。全球科技专利申请量2013年就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自然科学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第二。科技人才成本也比较低。

过去30年,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未来的经济转型中,有两大新的优势正在加快塑造,一是成批的年轻企业家崛起优势,第二是我们拥有大批科技人才优势。

企业家优势与科技人才优势,应作为经济转型当中最核心的优势去打造。同样是“人”的优势,但“质地”有根本性区别。中国东西部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差距,经济差距的背后是企业家的差距。我去陕西看到那里的科教资源很丰富,但是和东部最大的差距就是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尚未成型。
中国企业创新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转变
一是从低中端向中高端快速转化。过去谈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印象是制造业普遍处于低端状态,现在我认为这种认识应有所更新。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俨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拥有全球领先的份额。比如造船,10年以前在全球排名第三,但是所占份额只有7%左右,现在在全球排在第一,但是所占份额达到40%以上,最多达到60%,低端特征还很明显,靠的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在一个行业占到全球40%、60%份额的时候,技术肯定会自然升级和突破。造船业从十几年以前的搞工程施工,到后来进入零配件组装,然后再到掌握关键性部件,直至在核心部件不断延展突破。核心部件是什么?是发动机系统、电子指挥系统,还有吃水系统,这就比较高端了,涉及核心技术。通过低端状态的长时间积累,然后自然催生出技术的储备、技术的积累、技术的升级。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就认为,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汽车、高铁等七大技术领域领先美国。

二是从制造业的领先向文化创意、网络经济等众多新兴领域细分份额的提升快速延展。比如,互联网客户细分领域在全球增长最快,中国艺术品交易额全球第二,数字出版业收入过去10年增长了45倍,广告市场过去20年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电影反映整个国民消费档次,更反映电影的后台制作、策划、创意、数字影像技术,这些都是需要深度的。最近5年电影票房收入达到年均40%的增长率,已居全球第二大票房大国。10年以前,大家很少去看国产电影,一年看一两部就不错了。但是,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爱看国产电影?这个产业已经到了这个分上,电影的特技已经不只是演员的特技,而更多的是电子“特技”。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决定了电影制作水平,然后和策划创意以及企业化、商业化经营相结合。现在众多国产电影综合效果和好莱坞差距越来越小。这在10年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
中国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切入点至为关键,找准了切入点可以使我们在一些领域里率先取得突破。在众多新兴领域,发达国家也还没有形成领先地位、垄断地位,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早期布局深刻地影响着后期的竞争地位。适应早期布局需要的创新环境、市场机制更不能缺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有很多北大毕业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和欧美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领域所需要的科技基础,我们不见得弱,但也需要及时把握,否则稍纵即逝。华大基因现在已经处于全世界基因识谱研究顶级地位。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国际论文数比整个北京高校发表的还多。2012年华大基因研究院在丹麦设立了欧洲研究中心,以中国机构的名义来招揽海外的科学家工作,做好全球研发布局,共同促进世界科技进步。

其次,确认中小企业、新进入者的地位很重要。2011年我去中关村一家网游企业,创始人和骨干几乎都是80后,有北大的、清华的。2月份去看的时候有4万元的收入规模,到了10月份的时候,接近40万的月销收入。深圳光启研究院,两年前院长、副院长共5个创始人,平均年龄仅28岁。原来都是奥林匹克数理化获奖者,在英国的牛津和杜克大学学习,并在当时全世界仅有的两个超材料实验室工作。超材料是最近10年才有的事情,他们在零的起步上就开始参与,然后相约来深圳创业,正好现在的环境也配合,有天使基金给他们钱,政府则通过“雀巢计划”提供支持。两年时间,已经有了300多人。这300多人当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有1/7的人是红头发、黑皮肤,平均每周就有25项左右的全球专利申请,两年下来已经在全球申请了1300多项专利。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崭新的技术、模式常常就是由这些没有任何包袱和框框的年轻人创造出来的。

早期布局深刻地影响着后期的竞争地位。适应早期布局需要的创新环境、市场机制更不能缺失。

过去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是从加工、组装到仿制、研发再到创新产品,现在开始转向以自主创新和研发为主的路径。而深圳光启研究院的超材料产业化是一个更高级的创新路径,是前面两个创新路径的“升级”。超材料是新学科,大自然不存在这类材料,大家过去也没听说过。新名词、新概念,重新开创了一门学科。从理论、概念、原理开始,再到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创新产品、建立新兴市场。这样一种路径,是探索一条从科学起步,直至产业化的路径。当然,这是很独特的案例,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复制的。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也有条件去做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像美国一样,从一开始就把一个新产业的原创性技术拿到手。

要警惕“中国转型陷阱”。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解决旧体制、旧发展方式的同时,特别是最近这3年,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从未像今天这么庞大,但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焦虑、隐忧也从未像今天这么突出。

要警惕“中国转型陷阱”。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解决旧体制、旧发展方式时,也创造和积累了新的矛盾,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焦虑、隐忧从未像今天这么突出。

从美国、韩国与阿根廷、非洲加纳的经济差距比较,可以对上述观点佐证。在100年以前,阿根廷和美国,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到了今天,阿根廷仍是100年前的水平,而美国已经是阿根廷的6倍。加纳在40年以前跟韩国人均GDP都在250美元左右的水平。但是,40年以后的今天呢?韩国是加纳的15倍!为什么国与国就这么不一样呢?其实,这就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同国家的产业转型战略、金融体系创新能力、市场化资源配置能力造成的。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考察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客观、精准地把握转型的历史性契机,看到困难,找准方法。

第一,是对经济时代变化的认识。人类经历过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演变。当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两个经济时代的转型。一是工业经济时代自身面临向中后期工业转型,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升级。另外一个转型,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要迎来知识经济时代这趟高速的列车。而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是数字、计算机、通信、核能、生物技术,是我们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学科,自然科学技术人才众多。

知识经济时代,实际上决定了未来20年中国和美国的地位。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主导产业,例如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等应予特别关注。全球科技革命还在快速地进行。据分析,今天一个理工科的大学生第一年读到的知识,到了第三年,就有一半过期了,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这样一个转型时代,要思考怎样才能追赶上信息社会高速行进的列车,甚至能够成为车头。

当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两个时代的转型:一是向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后期转型,另外一个转型,要迎来知识经济时代这趟高速的列车。

第二,是消费升级。有两个情况值得深究。第一,中国从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3000美元向1万美元的迈进速度全球最快。第二,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10万美元的人数绝对量也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中国的100万、1000万美元资产的家庭数量,已排在全球前三名。这样也倒逼着生产商、服务提供者,要设计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改造传统的消费方式和现有生活品质,来适应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个性化、碎片化、高端化的需求。

第三,中国正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地区。北京中关村每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深圳每天新注册的企业就有200多家。2011年全国新注册的企业就有200多万家。

第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正在迈向起飞阶段。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称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技术领域领先美国。中国高铁中很多单项技术全世界领先,但是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整件配套,这是我们的弱势,另外一个是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管理比技术更重要。全球的技术专利数申请量,华为、中兴等连续4年在全球排前五位。

第五,中国经济的隐忧。可以用一个速度关系来表示,过去30年,我们以中外有史以来罕见的高速度发展,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比高速发展速度更快的速度:耗费速度、浪费速度、污染速度、破坏速度。中国拥有30年的经济奇迹,但把过去30年和未来10年甚至20年加起来,还算不算得上奇迹?发展是硬道理,但不正确的发展,有可能会带来灾难。如果今后的发展还是现在这样的模式,同样的GDP增速却以相当于发达国家四五倍速度耗费、污染下去的话,10年、20年以后,我们探讨的就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和生活问题!最基本的人类环境问题!同样一瓶矿泉水,法国依云矿泉水价格是我们的五六倍。中国水质越来越差,10年以后,欧美国家把水卖给中国,就可以赚很多钱。

中国以世界有史以来罕见的高速度发展,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比高速发展速度更快的速度:耗费速度、浪费速度、污染速度、破坏速度。

第六,现代工商文明与科学管理基础的缺失。最近连续两年胡润财富排行榜显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年轻的企业家群体,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是39岁,全世界没有这么年轻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年龄在40~50岁的占到60%多。自主创业率方面,我们99%都是自主创业,美国人是67%。中国企业家年轻有活力,没有包袱,没有框框。但是,缺乏师徒传承,缺乏工商文明的底蕴。

我一直关注研究科学管理。日本小学就有社会调查研究与生活实践课,从低年级开始训练科学管理意识,如何把零乱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如何有序策划组织集体活动,如何进行细节管理并做成标准和流程。科学管理的发明人泰勒,100年前做了很多重要实验,怎么给婴儿洗澡?工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搬砖砌砖?我们学过吗?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一批年轻的企业家横空出世,没有来得及夯实以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数量化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基础。很短的时间就能赚那么多钱,更多的是靠机遇。看着全世界的亿万富豪,都觉得不屑一顾了。高速发展、快速致富掩盖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科学管理太琐碎、太漫长、见效慢。殊不知不管你走多远,任何企业都要回归到管理的源头、基础,否则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弥补。

如今中国企业家的底气和分量确实得刮目相看。到海外投资,外国元首和部长都可以接见你。一家福建远洋渔业的老板,二十多年前只是普通渔民,几条简陋的轮船。现在搞远洋,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捕鱼船队,到非洲捕鱼去了,轮船上建立起现代捕鱼设施、冷藏系统、工业化加工、包装等全套生产链,还配有直升机运输补给。在西非还建立了一个大型码头,该国总统亲自剪彩。昨天见到一位企业家,他要在英国新开一家分公司,本来没安排要去剪彩,后来英方说王子要来剪彩,那这个面子他得给。

看到中国企业风范、底气改变的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中小企业的失败。2000年的时候,当时想上创业板的企业,过了10年以后,发生了哪些裂变和分化?为何其中有1/3的企业消亡了?中国最早的一家担保公司,20年、10年前担保的公司到如今已分别有40%、15%的企业消亡。企业失败,到底是哪些原因?厉以宁教授总结过中国民营企业的10种死法,例如病死、拖死、老死、压死、捅死、挤死、憋死等。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们,也需要经常思考,成功中是否隐含失败元素?如何打造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新商业文明?

高度发展、快速致富掩盖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企业都要回归到管理的源头、基础。
中国新兴产业六大新趋势
我用“百舸争流、百帆竞发”、“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来形容我对中国新兴业态的理解。

中国网络经济将在全球领先

网络经济一定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兴产业群,并在全球具有先天的优势和强项。

“1+3模式”,即以互联网为核心,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脑、互联网+电视,将可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消费和服务平台。如果说有一个领域中国将能够率先领先美国的话,我首推手机互联网。看看阿里巴巴的淘宝网,总共就3000多人,交易额每年都是翻倍增长,2011年大概做到8000多亿元的交易,8000多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上海市和北京市所有的零售商品销售额。

互联网各个细分领域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在线视频等等,2011年都是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且保持多年。2012年手机支付又是成倍增长,这种增长速度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在中国各个产业当中也是增长最快的领域。手机+互联网,我们有全球最多的手机网民,已达5亿多,2015年会超过10亿。不仅仅是手机网民全球最多,而且中国手机用户每人月均通话时间500多分钟,是美国、日本的3倍。

我最近总结了“书店现象”。5年以前我们抓上市资源,其中一个重点是商业连锁,包括连锁书店。但是很快,美国的贝塔斯曼连锁书店,还有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纷纷关门。为什么?主要是网络书店如当当网、读书网的兴起。这些网店刚刚盈利并上市,电子书店出现了。汉王科技也是北京中关村的,汉王在2009年、2010年的时候每年都是300%的增长率,在中小板上市,股价最高达到近100元,现在就10多元。2011年汉王巨亏4?3亿元,因为又一个新的模式——苹果智能系列iPad、出现了。

所以,短短5年多的时间,从连锁书店到网上书店、电子书店、手机书店,转型升级的速度越来越快。柯达20年前发明了数码相机技术,但是没有把数码相机与互联网结合应用,来改造整个相机产业,结果自己被数码相机击垮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以前的领先者很快可能会变为落伍者,对技术发展的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

发展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一个论断,“新的消费者和产品、生产和运输方式、市场以及新工业组织形式不断创造新行业,同时淘汰旧公司”。
“中国创造”处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点
第二个趋势,“中国创造”处于关键性的突破期,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怎么理解“中国创造”?首先,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领先,不那么容易被别人追上。其次,替代性,过去由跨国公司垄断,现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可以替代,同样产品,技术与质量不差,但成本低很多。有应用空间,可扩张,可持续,高度专业化、细分化。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关键创新。还有一些产品,老外不愿意做的或已放弃的,我们做了,最后成了行业领先者和垄断者。比如,污染和能耗较为突出且被限制发展的焦炭行业,陕西渭南有家企业却把传统的焦炭产业做成循环经济模式,已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焦炭转换和循环利用、环保技术。焦炭在10年以前,欧美国家就不做了。企业通过改造工艺和设备,向低污染、低能耗方向发展。企业老板坦承早期确实做低端了,但坚持10多年,不断研发,追求创新,发达国家都没这个产业了,都转移出来了,我们却通过技术储备、积累开辟了一个新空间,最终发明了独门特技。
“中国服务”要与“中国制造”并驾齐驱
现在中国上市的服务类企业还是偏少,印度上市公司中服务业企业占了40%。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60%来自服务业。在商业服务领域,我比较推崇商业连锁,商业连锁的发展也就是最近这10年的时间。商业连锁其实非常不简单,要做到成百上千家店,还能够和第一家连锁店采用统一的标准、流程和文化,这是不容易的。要求所有的员工执行标准化培训体系的训练,要求连锁店的任何角落、任何工作岗位、任何工作环节,所出现的任何差错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集中反馈到后台研究解决。每一个环节怎么改进?培训什么内容?这就需要把第一线的实践成果和日常差错进行仔细的科学的研究,再变成流程和规范指引,变成培训手册,而且要求所有的人,在工作过程当中去执行,执行过程又进行优化。要求有强大的后台研发体系、电子化控制体系、标准化流程体系。

以苏宁电器为例。苏宁电器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它的优势已经不体现在规模,而体现在电子化控制系统与内部精细化管理系统,要求所有商品的进货和出货都做到一一对应,库存减到最低限度,进货价和出货价价差能体现出较好的盈利水平。

还有一些看似低端、传统的服务,如餐饮、足浴、美发、婚纱摄影、医疗服务,一旦在标准化、流程化服务方面做到极致,注入创意、研发和技术因素后,就可能演变成集约式的、可复制连锁的、高端型的现代服务,带动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不再是简单的店铺服务,而是关于新商业模式的经营和管理。

一些看似低端、传统的服务,一旦在标准化、流程化服务方面做到极致,注入创意、研发、技术因素后,就可演变成集约、连锁的高端型服务。

现在还涌现出创业创新服务型企业、服务中的“服务”、服务金融等服务新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厚积薄发
中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文化优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56个民族,每一个朝代有多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转化为电影素材。美国的电影,《蜘蛛侠》、《蝙蝠侠》、《汽车侠》、《钢铁侠》……不一而足,才200多年,能有多少历史沉淀,最后也得渗入中国熊猫、功夫和龙的元素,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中国电影的好莱坞化正成为一种时尚。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独特和悠久、多样的文化,这是不可复制的。问题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优势如何和科技、商业化的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相结合,使得文化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去华谊兄弟访问,我首先问的是风险控制,拍一部电影,拍之前要投两个多亿,你怎么知道拍完以后,肯定能把两个亿赚回来呢?需要一套企业化、商业化经营思维和严密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其次,针对冯小刚、李冰冰等一些艺术人才有特殊的管理要求。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和明星工作室的团队化运作帮助明星增值,为明星提供一整套的后台服务,把明星从“单干户”中解放出来。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独特和悠久、多样的文化,这是不可复制的。但要与科技、商业化的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相结合,使文化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美国演员在学习中文,并争相到中国拍电影。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子学院已经开到100多个国家,孔夫子的话也越来越国际化。
现代农业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劳作方式


为何要特别重视现代农业和“三农”企业?现在有两个贫富差距,一个是居民的贫富差距,还有一个是行业的贫富差距。高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值比重越来越低,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农业是民生产业、稳定工程。但现在却是薄弱环节。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仅占8%左右。

创业板有家种蘑菇的公司,总部在并非蘑菇产地的东莞。它们靠的是:农业生物科技+工业化生产+服务业品牌管理与渠道建设。首先研究在什么样的阳光、土壤环境下,种出来的蘑菇是最好的。在工业厂房里面,通过电子化系统控制阳光、水分、温度,统一配置土壤,通过工业化的流程进行批量化生产。通过品牌服务,打造健康菇、品牌菇、营养菇。开设专卖店、店中店、网店。还可在全国各地设厂复制,近距离配送销售。这样把各种创新要素聚合起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生产,而这样的企业也很难简单地按传统行业划分标准归类为农业企业,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