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科技成果背后的“硬核青年”创业 故事创业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 1022|回复: 0

3664

主题

366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32
发表于 2023-10-19 0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5月7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危中寻机,逆势而上。这些企业的背后,是在技术与市场的多重历练下顽强成长的“硬核青年”们。他们既能沉下心来打磨技术,又能攻坚克难开拓市场,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答卷。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遇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时,AI系统立刻向医生预警,同时自动在处理列表里将可疑病例的排名提前,请医生尽快处理。这个AI系统是来自推想科技的“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不仅在国内累计处理病例超过3万例,如今还远赴日本、意大利的多家医院,助力全球战“疫”。

“用AI技术为医疗行业赋能,让不同地方的人享受到相对均衡的医疗资源。”32岁的创始人陈宽选择了一条艰难却极具社会价值的创业之路。然而,智慧医疗从“论文里”飞向“现实世界”,比陈宽预想的难上许多。在2015年创业之初,如何找到愿意应用新技术的医院,是他遇到的第一道坎。

一个人、一只包,陈宽连续数月奔波在全国多地医院。只要碰到对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感兴趣的医生,他就直接在医院附近找个宾馆住下,起早贪黑地与医生探讨。终于在2015年4月,这位“背包创客”说服了第一家合作伙伴——四川省人民医院。

“好的AI产品,必然要经过临床实验的反复打磨,根据医生的需求不断迭代。”陈宽说,“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是他和团队长年坚持的“基本功”。在推想科技,即使是研发人员,也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坐到医生边上,和医生一起学习,比如医生是怎么阅片的?诊断最核心的痛点到底是什么?

陈宽说,智慧医疗,一定不是做一批“好看不好用”的产品,必须真正“读懂”这个行业,瞄准行业所急所盼来发挥技术优势。自研发出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推想科技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总数已达到100件,合作的全球各地医院超过380家,每日辅助医生完成5万余例临床诊断。

“推想科技将加速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如不断提升基础性诊断效率,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与准确率,完善患者预防、诊断、治疗的周期管理等。”谈起自己的智慧医疗梦,陈宽信心十足。
  “做技术,不浮躁”
“当‘无接触’突然间成为刚需,空气成像技术找到了绝佳的应用场景。”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说。疫情期间,东超科技研发生产的“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与“无接触浮空电梯按钮”等产品成为“爆款”,来自医院、银行、机场、学校等的订单已经接不过来了。这让韩东成与合伙人范超感觉,心里憋着的劲儿终于能稍微放松一下。

虽然技术团队掌握了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的核心技术,但东超科技此前一直存在“技术高打、市场低迷”的问题,只能用于广告展板一些“锦上添花”的项目。“技术挺好,但用不上”是创业初期韩东成听到最多的回复。

“等效负折射率平板透镜”看起来与玻璃差不多,实际上,科技含量很高。利用光场重构原理将发散的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成实像,也就是说,将这块“玻璃”放在展示“地球”画面的显示屏的上方,一个悬浮着的“地球”就能出现在空气中。再结合体感交互装置,人与实像就能够直接交互,实现比如用手指旋转“地球”的效果。

“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与“无接触浮空电梯按钮”都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用这块“玻璃”进行改造,在保留“按”这个传统交互动作的基础上,避免了使用者与按键的直接接触,也直接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疫情以来,原先不痛的点一下子成为了痛点,很多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都相应地做出公共服务设施的无接触改造,东超科技也因此找到了产品的落地场景。在韩东成看来,这四年在质疑声中,团队静下心来专注量产技术攻关与产品质量爬坡,最终使得企业能够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抓住。

“做技术,不浮躁。”这是韩东成与范超创业的初心,是应市场“万变”的“不变”法宝。“做最好的技术,机会会有的,订单和融资都会随之而来。”韩东成说。
  “走向市场,未来可期”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迎疫而上”,疫情期间,安徽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向全社会供应了230万瓶免洗抗菌的消毒物资。上游原材料企业停产,总经理缪慧就带着员工找到一个又一个供应商做工作。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最忙的时候,缪慧在工厂蹲守了2天,连续36个小时不眠不休。

启威生物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位创始人都是有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背景的博士后。其中,缪慧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有近15年的经验。团队研发出的大分子仿肽材料杀菌效率高,对人体更加安全。2015年,他们决定将这一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创业成立公司,向市场提供健康安全的高性能抗菌产品。

缪慧回忆说,原以为可以直接向终端市场销售大分子仿肽材料,然而市场“骨感”,日化等终端行业几乎没有主动替换掉传统抗菌材料的意愿。团队因此决定自己做终端产品,磕磕绊绊四年多时间,几乎把能尝试的方向试了个遍——小到护手霜、大到医用消毒剂,光是餐饮行业的除味喷雾就有三十多个单品。

缪慧深知,前沿技术想走向市场,一定会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磨炼。换个角度来看,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团队与企业也在“成长”。

“我们的消毒杀菌产品在医用领域已经做出口碑了,与连锁餐饮品牌的合作也取得不错的成效,还正在开拓发展潜力较大的宠物市场,未来可期。”缪慧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