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孟佩佩)“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兴趣和待遇哪个更重要?”“我应该去知名大企业镀金还是去创业公司打拼?”在4月29日晚举办的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线上公益讲座中,观看直播的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专家们的一一解答。
本场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互联网+大赛公益协作平台主办,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KAB全国推广办公室、爱佑慈善基金会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邓汉慧、哈尔滨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涂德虎和兼职猫灵活用工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高级咨询顾问丁永杰,分别从青年学生失业现象分析、KAB创业教育方案设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500多名全国各地高校师生在线观看了讲座。活动旨在通过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发青年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潜能与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是870万,比去年多了40万,加上疫情的影响,经济还未复苏,导致一些就业岗位缺失。”涂德虎详细分析了疫情之下的就业形式,他鼓励同学们,“在世界按下了暂停键的当下,要积极调整心态去准备;当经济开始复苏时,积极投身到就业中去。”
除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公务员考试等常规就业途径外,涂德虎谈到,“如果选择自主创业,建议同学们依托自己的专业学科和自己所涉及的生活经验等,去开展创业。”
邓汉慧在高校长期从事KAB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工作,曾培养出多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在讲座中她分享了自己的一名学生的案例:因为热爱研究PPT,从自己学习制作到创业成立PPT工作室的创业故事,以此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培养兴趣,把兴趣爱好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创业者,不仅能解决生存问题,同时这也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她看来,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创造价值、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尤其是此次疫情之下,企业存活艰难的前提下花钱培养新员工的动力大大降低,而是需要你来创造价值了,企业也因此提高了招聘标准。这也是今年就业更加艰难的原因之一。”
尽管疫情给常规就业带来了困难,但她认为,这也给创业带来了商机,“比如曾经不温不火的在线教育,能够在疫情期间成为主流形式,也是因为现在处于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如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能够找到创业的商机所在。”
尽管创业被公认为是就业的最高形式,是就业的根本解决之道,但她仍旧不建议每个人都盲目去创业,更不建议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去创业。“创业九死一生,1%的成功创业者是从90%的失败者身上跨过去的,更是建立在这些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不过,邓汉慧认为,先就业再创业同样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可以尝试去成长性的创业公司工作,和公司共同成长,共享成长成果,未来也可以选择走出公司尝试创业。”
在两位就业创业领域专家分享后,作为一家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创业公司,丁永杰从企业用工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坦言,高投入产出比和拥有稀缺小众技能的人才,是当代企业在用人挑选过程中比较看重的。“企业预算也非常紧张,所以只能优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员工,即一招进来马上可以用的人或是可塑性强的人。”
对此,丁永杰给出建议,他把大学在校读书的前三年称之为“试错期”,“希望你在试错期成为一个U盘,自带内容、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积累好你的知识、专业、技能、人脉等数据,同时还要有空余时间提前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工作,去找属于你来自工作的那份成就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