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展望: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复制链接]
查看: 983|回复: 0

3664

主题

366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16
发表于 2023-10-19 07: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全球新兴产业有望继续获得科技巨头的青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优势领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发展环境尚不完善,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产业低端重复建设,以及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2017年,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落实的大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稳定提升,以及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走出去”路线取得了实质进展。展望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仍将新兴产业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利发展环境影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目标不仅限于之前的“做大”,也逐渐向“做强”转化,持续引领国内经济增长。
2018年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正在不断释放。如一直与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相竞的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和谷歌,他们总共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到2.4%,仅苹果1家公司的利润就超过位居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前两位的总和,成为利润最高的公司。同时,新兴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也展现出勃勃生机,正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我国红领集团的“互联网工业”新模式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近几年公司互联网定制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翻倍增长,“红领模式”将进一步向制鞋、汽车、家居、假发等领域渗透。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各主要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等,他们的核心理念和重点领域都是围绕发展新兴产业。美国建立的14家创新研究院,研究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增材制造、轻量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制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而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发达国家依然领跑。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如巴西加大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补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等。在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仍需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新业态和新模式探索,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科技巨头在引领资金投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人工智能为例,仅谷歌、和微软每年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投入就达到数百万美元;英伟达对AI芯片投入大幅资金;谷歌、微软、百度、等积极布局AI开源开发平台;IBM、谷歌、华为、苹果、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则持续加大AI在行业应用的投入;此外还通过并购途径加大AI领域投资。据统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有34家AI初创企业被收购,并购企业数是2016年的2倍多,如收购Ozlo,谷歌收购、、,微软收购,苹果收购、Lattice,亚马逊收购Harvest.ai等。为保持领先优势,科技巨头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兴头仍将有增无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8.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1%和5.3%;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和城市轨道交通产量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2.8%、69.4%和45.5%。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2.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9%,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4.8%。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除乐视网外,418家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5%,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净利润更是实现95.4%超高速增长,业绩增幅远超板块整体水平。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通过核心领域技术水平继续领先世界。我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高铁、可燃冰、页岩气、移动通信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比如,“墨子号”成为世界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中国天眼”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率先实现全球日均稳定产气超过10000方和连续产气超一周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全球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记录由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创造等。二是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将继续引领世界。中国高铁装备已经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了由产品、设备“走出去”向技术、标准和运营维护全产业链输出转变;阿里巴巴首个海外eWTP试验区——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全面启用运营;摩拜单车已在5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投放600多万辆共享单车;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商家,微信也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产品和中国模式将更多的走向世界。

法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自2016年底国家发布“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在地方层面,安徽省于2017年7月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广东、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四川等多省市发布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此外多地还在细分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在节能环保领域,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内蒙、辽宁等23省(区、市)印发了“土十条”省级工作方案,河北还制定了《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上述文件的贯彻落实,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日益完善的法制政策环境。
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网购、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将继续引领全球。以共享经济为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以及近日出现的共享洗衣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亮点纷呈,2018年将不断诞生新的分享型平台企业。二是技术创新和应用将有序推进。我国在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2018年,卫星、高铁等领域技术继续引领全球,市场化应用潜能将得到逐步释放;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望从“4G同步”向“5G引领”迈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细分领域有望与国际保持同步。

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效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包括“新医改”、“新农合”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执行,“双积分政策”及燃油车退出等政策的加快落实等,都给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高速增长,2018年在有利政策环境影响下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首次将数字创业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支柱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浙江、福州、四川等地已出台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上海、山西、河北等十余地方政府也正抓紧制定鼓励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优越的政策环境刺激了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投资迅速升温,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投资总额达274.7亿元,较2016年下半年大幅增长84.4%;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内地数字创意产业共有859笔投资案例,投资金额高达659.3亿元,在总体投资中的比重分别约为20%和10%。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关注的方面
产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产业政策的连续性仍有待加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但在产业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不连续的产业政策对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工信部在2016年12月29日公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五批)不足一个月的2017年1月23日,又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彻底打乱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生产节奏,在日后推进补贴退坡等政策时应加以重视。

仍需加大对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力度。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备,不仅影响了国内企业对研发的投资热情,也增加了外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顾虑。

仍需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其相关产业链的配套产品应与时俱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动力电池、电机、充电设施等尚未与汽车整车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安全性能等仍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等指标未能很好地匹配新能源汽车需求。
产业低端化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材料和部件仍受制于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高性能集成电路、碳纤维、高性能合金材料等仍严重依赖进口。比如,核电、高铁所需的大型铸件、高温材料性能尚不能稳定达标,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所需的功能涂料、高温合金仍需进口,大飞机用碳纤维全部进口,钛合金板、大型铝合金板尚未实现产业化。

产业低端重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光伏、风能等领域出现重复建设、产业低端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比如,2012年以来,国内机器人行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数量由2012年的不足300家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3400家,但是,据工信部调查,其中仅有27家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并真正具备竞争力,所占比重仅为8‰,其余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低端领域开展恶性竞争。

专利纠纷或将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专利数量逐年增加,专利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整体看,我国核心专利仍较少。如在人工智能领域,BAT等国内企业提交的专利数占全球申请总量的20%,但多集中在商业场景应用。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市场地位的提高,专利纠纷将日益增多。以华为为例,2017华为与UPI公司之间的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被判“禁售令”、并支付290万英镑的赔偿,华为与三星、苹果、高通等公司的纠纷也此起彼伏。
行业管理水平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行业统计监测亟待完善。科学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有利于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宏观决策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并对现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等派生性分类开展了修订工作,在此基础上亟需加快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指标,用准确的统计数据测度产业总量、结构和效益。

适应新经济的管理方式仍需加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日新月异,但行业监管手段、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在分享经济领域,共享单车的大量涌现,为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但随着加入市场竞争者和投放车辆的增多,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为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多地制定出台了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国家也于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分享经济发展营造了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产业预警研究和风险管控依然缺失。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兼具高风险性的特征,但在高成长性、高回报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刺激下,仍有大量企业涌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以产业预警研究和风险管控对有效引导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如在共享单车领域,小鸣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卡拉单车、小蓝单车和酷奇单车等一大批企业在不到一年内相继倒闭,随之而来的是押金兑付危机,亟需监管部门制定押金管理、确保押金安全相关规定,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有序推进产业政策体系建设

产业政策是引导、促进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作用,需重点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重视顶层设计,根据产业起步阶段、推广阶段和市场应用阶段等不同发展阶段,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其次是加强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加快落实已制定出台的产业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是确保产业政策的连续性。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频繁政策变动会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应尽量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集中突破关键技术
核心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灵魂。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心技术成果。下一步,接下来要集中突破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一是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壁垒,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完善创新环境。建立健全容错试错机制,营造较为宽松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着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现快速规模扩展发展的同时,区域布局不合理现象日益凸显。在新一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从全局角度引导新兴产业合理布局。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政府要强调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规划、做好监督、杜绝盲目投资行为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体现区域特色发展,各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选择在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取得率先突破的细分产业优先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开展区域合作。以价值链、产业链为纽带,通过开展上下游配套合作,打造区域性产业集聚区,避免区域产业趋同化空间布局。
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接下来应着重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首先加强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发挥现有新产品新模式优势,选择附加值高、带动性强、在未来能够形成庞大产业规模和应用市场进行重点发展。接下来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重点选择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以主导产品为基点,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并且鼓励支持企业发挥现有优势,加快以“新四大发明”为主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地位和水平。

重点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重点在于完善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产业统计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健全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与核算制度,加快相关标准、指标的研究建立,用产业总量、结构、效益等统计数据反映产业发展情况。二是做好产业预研预判。在产业统计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动态分析,着力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研预判,在产业出现问题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加强对“四新”经济的监管。如近日出现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不仅影响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用户还面临无法办理押金退款的尴尬境地。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国家亟需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