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在加快释放

[复制链接]
查看: 999|回复: 0

3664

主题

366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32
发表于 2023-10-19 08: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达
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980年至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7%,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2.3%上升到51.6%,36年共提升了29.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服务业经济开局良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7.7%,其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5%,比第二产业高出17.8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也对经济各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居于各行业之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引领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25.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服务业对经济各层面的贡献持续增强

一是服务业企业仍是新增企业的主力军。一季度,服务业工商新登记企业98.4万户,同比增长14.2%,占全部工商新登记企业数量的78.5%。其中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商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8.9%、29.1%和28.4%。

二是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为增加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服务业就业占社会就业的比重从13.1%上升到42.4%,提升了29.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中,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5.3%,增速高出第二产业4.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人数的82.1%,比第二产业高出64.2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高出第二产业8.0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1%,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2.7个百分点。

四是服务业吸引外资持续增加。1-3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部利用外资总量的7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12.4%;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4.6%、29.4%和50.8%。

五是服务业企业税收贡献继续加大。一季度,服务业税收收入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5.7%,比第二产业高出11.6个百分点。
3.传统服务业主要行业平稳较快增长
从主要行业看,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4.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助推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应服务业行业的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更快;邮政业在快递服务的带动下,增加值同比增长31.4%,在所有行业中处于领跑地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文化、体育和娱乐增加值同比增长9.1%。

新业态发展迅猛,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高达57.0%,比上年同期提高21.0个百分点,超过全国网上零售额24.9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快速增长,说明互联网经济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催生新商业形态,推动了互联网服务业的创新。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平稳增长,推动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5.服务业生产指数与景气度同步提升
一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上年同期和1-2月均加快0.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均保持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1-3月份,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0个百分点。

前三个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3%以上。其中,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2%,分别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1.0和1.1个百分点,景气度创近三年的新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1.0%和57.7%,连续两个月加快,景气度进一步上升。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7%,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6.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
一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助推制造业去产能。“共享经济”、“平台经济”、“IP经济”、“微经济”等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据中国自行车协会估计,仅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就可消化我国自行车制造行业2000-3000万辆的产能。1-3月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7.0%,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31.9%。一季度,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达到6万亿,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约4.5万亿,同比增长22.2%。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下游资源对接,成为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去产能的催化剂。

二是服务业企业降成本、降税负成效显现。一季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反映经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全部服务业小微企业的17.9%,比重较上季度下降了7.7个百分点,为2014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降低成本效果显著。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规范涉企收费等政策红利的影响下,服务业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降低。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负由上年同期的3.78元减少为3.65元。
7.服务业推动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535元,增长4.6%;人均衣着支出403元,下降0.5%;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77元,增长3.7%。在居民商品消费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服务消费却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9%、12.3%、13.5%和15.8%。居民用于个人发展和提高的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居民人均用于购买化妆品等个人用品的支出增长14.0%;人均用于景点门票、健身活动等支出分别增长32.1%和30.8%;人均用于旅馆住宿和美容美发洗浴的支出分别增长28.3%和10.9%;人均家政服务支出增长18.2%。

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
1.服务业在总量和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仍然偏低
通过国际对比,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依然不高,仍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比重也偏低。此外,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高是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水平。2015年末,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2.4%,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以上,同属金砖国家的其他国家也能达到50%以上。如2014年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为75.3%,法国为72.4%,日本为68.1%,韩国为55.1%。

2.服务业企业层次不高盈利能力偏弱

一是服务业企业行业分布广,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规模效应不明显,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201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单位只有3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不到1%。二是服务业企业抵抗力弱,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加之有资金、技术、人才问题上的制约,严重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2015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亏损单位占比就超过了三成,亏损比例偏高。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也受经济下行影响,营业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3.现有公共服务体系难以完全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
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住房、医疗等一系列支出比重不断提升,加之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居民追求个性、高品质、安全、健康、便利的消费需求,信息网络服务、文化娱乐、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产品仍相聚在结构性不足,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供给较为短缺,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未来较长时期,大多数服务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面临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4.服务业投诉居高不下、缺少知名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一是消费者投诉不断攀升。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在2016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共受理的投诉中,服务类投诉达为23.5万件,占总投诉量的比重达35.9%,比上年上升6.6个百分点,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信息通讯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居投诉量前五位;二是品牌意识淡薄,未形成品牌效应。多数生活性服务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品牌竞争力;三是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5.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有待提高
与货物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相反,我国服务贸易连续多年处于逆差状态。从1992年开始,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持续为负,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多数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也为负,表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一直较弱。2016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逆差高达亿元,成为全球服务进出口逆差最大的国家之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不合理,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在服务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偏低,运输、旅游、建筑服务所占比重偏高。

从行业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而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方面则较为薄弱,导致我国整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处于比较劣势。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到51.6%,但仍然有着十分广阔的上升空间。目前服务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由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创造,决定了服务业大有文章可做、大有商机可觅。有关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地位,为服务业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1.大力支持新兴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效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研发投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紧扣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整合优化资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创新,助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平等竞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

二是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和升级。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服务消费的短板领域,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消费的便捷性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完善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广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以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为载体,加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融合,营造多行业互动联系的消费生态体系,提高全球消费集聚度,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2.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标准制订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内领军企业的作用,推进标准制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产品的品质。

制定针对性强、精准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服务、旅游、家政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宽带网络建设,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注重商业配套,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
3.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加强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政策创新和对比互补试验,复制推广成熟经验。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国内服务业供给结构。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完善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体系,抑制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化势头。完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监管方式。加快推动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加强服务外包业务的全球布局,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4.多渠道扩大服务业就业创业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行业就业规模,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努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2017年1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