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情况可带来巨大影响。中国为何具备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以下五个现况有助推动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
国内需求。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耗国,每年进口值约为2,000亿美元。其庞大的人口中包含八亿互联网用户。中国的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增长支撑强大的国内需求,推动绝大部分外国供应商的利润。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已接近饱和,但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却持续增长。事实上,全球经济已越发依赖中国的需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这一变化让中国更能控制外国制造商进入国内市场的条件。
国家资助。尽管中国的经济略有降温,但体量仍然庞大,国家和各大行业也能够积累大量备战资金。此外,虽然有批评认为中国政府与其最大行业之间关系紧密,但在国家控制之下,更能密切开展市场协调。201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该计划致力解决中国制造商与全球领军者之间的技术差距,并由政府资助企业带领注资218亿美元为计划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中国宣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把核心技术零部件(包括半导体)的国内生产率提升至40%,以及到2025年提升至70%。此后,筹募的资金数量进一步增加,为有关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
全球第五大代工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预期其2018年的国家补助将接近一亿美元。中芯国际已向荷兰阿斯麦(ASML)订购EUV光刻设备,该设备是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工具之一,估计成本为1.2亿美元。这一上海制造商期望在2019年末前实现14纳米制程的规模化生产,但建成具有竞争力的代工厂需花费数十亿美元。不仅如此,据行业协会SEMI估计,2018年中国在制造设备投入的开支将达1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买家。于2017年末,中国有计划新建至少14家芯片工厂。
人工智能需求增长。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预料将更加集中于支持人工智能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行业动因之一,预期在未来20年将带来5%-6%的增长率。计算本身也越趋专用化,以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在这些趋势下,中国也致力于独立发展半导体行业,并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经济核心。2018年,中国的深度学习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有关专利的总体价值并不明确。中国明确表示,未来发展将会由先进技术驱动,而人工智能将会是一大关键元素。
引入外国业务和聘请外国人才。无人自驾汽车结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技术,带来非常困难的设计挑战,中国初创企业和国家最领尖的超大规模平台公司仍然依靠硅谷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但是,尽管自动驾驶汽车的专业技能可能仍然为外国所有,但中国有关行业正通过投资外国制造商以及积极聘请和引入市场领先人才,以获得生产汽车的硬件和软件。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