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的应用前景(bim创业计划)

2023-10-20 12:16| 发布者:网赚吧顾问| 查看:34| 评论:0

摘要: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指在建设项目和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以及根据这些特性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进行数据共 ...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指在建设项目和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以及根据这些特性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优化、协同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在建筑行业,信息连接建筑,模型指导建筑。

BIM的发展之路

BIM可以追溯到1974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然而,BIM真正在建筑行业掀起波澜的时刻是1995年IAI协会决定引入IFC标准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世界各地的建筑行业已经基本掌握了BIM的概念和方法并加以实施。

2019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福田区住建局发布了“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福田区住建局发布《关于福田区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通知》”,这是国内第一个明确鼓励采用BIM全过程前瞻性设计的地方政策。可见BIM的发展受到了地区建设局的重视。

BIM的功能及技术优势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BIM已经被各大城市的建筑行业所接受。BIM作为一种基于建筑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技术,可以使建筑三维化、高级化、信息化和模型化,可以完全模拟一整套建筑过程,从而避免各种问题。就技术优势而言,BIM本质上是协作、可视化、模拟、优化、节约成本和资源共享的。

可视化: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和决策都是在视觉状态下进行的。

模拟化: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传热模拟、建筑模拟等。

协同管理:所有参与方通过信息模型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共同努力。

成本控制: BIM模型可以准确提取工程量信息,从而实现成本控制。

进度控制: BIM施工模拟增加进度信息,实时模拟工程进度。

廉政风险防控:通过BIM信息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核查和监管机制。

提升管理水平:减少失误和遗漏,提高项目质量,协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从这些可以看出,建筑行业BIM的巨大优势和技术功能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

提供一套完全、完善的系统服务。而在这些优势渐渐显现出来的时候,也得到整个建筑行业的认可,各大城市开始发布鼓励BIM行业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例如北京已出台的《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2014年5月1日实施),上海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版)》,《上海市城乡和住房管理委员会关于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通知》 等等,可以看出,BIM的发展已得到国家与地区的认可。


BIM的真实现状

虽然BIM的发展得到认可,而它本身存在的优势也很明显,但是,就我们做现场所认知的,非常短浅,而且也并没有发展到中小型工地,技术使用也更多的是管线检测这些。只有超大型工地建设的无法使用常规施工方法的时候才会应用到BIM的模型技术。


而从不同的专业来说,对于BIM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


对设计单位而言,现阶段的BIM多是在在二维设计图纸基础上重新翻模,增加工作量,增加人力成本。同时因为BIM行业人才匮乏,年轻设计师软件能力强但专业能力弱,资深设计师专业能力强但软件能力弱 ,因此培训难度大,设计师需投入额外时间学习。


施工单位应用BIM只为满足甲方要求,额外投入大,工作量增加反而拖慢了进度。此外,项目局部应用于某项施工作业,如碰撞检查,并没做到全过程应用,没有体现BIM对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 。部分单位所做的BIM,没有与其他单位协同工作,数据没有共享。


对这种现场产生的结果而言,国内BIM应用现状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内发布的关于BIM技术标准并不完善,已出台的国标及地方规范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远远不足,前期投入过大导致敢于尝试的企业过少,从而导致经验的累计缓慢。
  • BIM技术人才极其匮乏。说个最实际的,现在国内的土木工程系还没有开设BIM这一课程吧,而想要学习BIM,只能去自学或者上补习班,而且学费非常昂贵,在我大学的时候有过一次BIM交流会,某建筑公司派人过来主持,也只是对BIM有个简单的了解,并没有让我们产生多么大的探索欲望,而想要学习,除了软件的熟练使用,现场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 学习道路艰难。还有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BIM的基础是在设计院,首先得考入设计院你学习这个东西才会更加容易领会,然而到了设计院被生活的压力所迫,大部分人恐怕不会选择额外去专修BIM,能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很少,导致了人才的缺乏,造成的后果就是BIM技术的使用进程缓慢。
  • 利益干扰进度。做过施工的都知道,施工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就是设计变更,这就与BIM的设计理念:“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零变更”相冲突,少了这么大一块蛋糕, 企业除非在不能用传统施工的做法施工的前提下,被逼的走投无路才会使用BIM吧。

BIM的今后该如何发展

BIM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针对BIM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在一份由深圳市福田区发改局局长曾坚朋、评审中心主任肖广锋、评审中心副主任陈小威共同执笔的报告中,为当前BIM技术的推进提出了5点建议:


(一)完善法规标准打造全过程BIM协同审批制度。建议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明确总投资额 3000万元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以及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应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以协同共享创新作为制度创新,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打造全过程协同审批制度。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概算编制和审核系统,利用BIM模型的精确算量,提高审核准确性。


(二)以城市级BIM技术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通过全面引入先进的城市级BIM技术,依托其创建具有数字化和可视化模型,创新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等建设管理模式,大大提高建设进度,全面提升深港合作区城市建设及后续全生命周期城市管理水平。


(三)大力度推广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天然适合装配式建筑。业主、设计、总包(分包)等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应用BIM技术进行虚拟建造,共同改进及完善设计,共担风险和收益。利用BIM技术在预制构件碰撞检测、生产加工、施工模拟、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创新开展制度+科技打造廉政建设。“制度+科技”是解决问题的创新措施。BIM技术不仅仅是带来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比,BIM的核心之一更是在于阳光透明化,将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公开化,打破“黑箱”操作空间。


(五)以全链条BIM技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采用BIM技术可以轻易获取准确的项目成本造价,方案择优阶段及时获得成本择优,为决策提供重要而准确的依据;基于BIM技术的概算审核系统,利用BIM模型的精确算量,快速准确自行或监督中介机构审核项目概算,排除不合理费用,提高审核精确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所抓住的整改点还是很正确的,但是推行力度有多大,只能看以后的发展情况了。


BIM的前景

建筑信息模型,我相信这必然是建筑工地以后的发展趋势,缺点早晚会被完善及被优点所覆盖,而以后的建筑工地我想会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设计院进行设计,然后设计翻样成为3D模型,检查其中的不合理及缺乏、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完成后设计图纸发送到装配式工厂,工厂开始配料制作。


施工现场做完场地准备,智慧工地系统全程介入监管与控制。装配建筑从工厂到现场安装,全程网络跟踪,控制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现场只有安装人员及少量管理人员,不需要做钢筋、模板、混凝土,什么现场施工都不需要,只需要安装工人,监理也不需要验筋,督促进度,现场工人大量减少,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现在绿色工地已渐渐成为主流,以后的工地必定会改掉以往的脏乱差,施工现场会进入一个全信息化、全智能化、全工业化的新时代。


至于多久能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我只能说硬性条件都已开始具备,缺乏的是经验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探索合作。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信息化智能施工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开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