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上有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处于低谷,都在一边为命运生气,一边化愤怒为力量地活着。 去年冬天,和我一起吃饭的那个女孩被生活的棱角伤害了。 女生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有机会送去我校读研究生。 大四开始,女孩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她积极肯学,很受重视。她有望毕业后转正。 学习和工作,无论你怎么选择,都是“符合你内心的”。 职场的残酷让女生措手不及。一是同事工作有疏忽,导致一项工作跟不上进度,被客户投诉。 复会上没有讨论原因。大家一致认为实习生最容易犯错,女生需要负全责,于是被迫结束实习。 随之而来的也是坏消息。研究所的名单公布了,她的名字不在上面。 郁闷的她和男朋友吵了一架,过去积累的分歧把他们的感情推到了尽头。没有人开口说分手,但冷战时互相默认。 学校,工作,感情都相继失败,女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 “我像一个即将爆炸的气球一样焦虑。我不想承认失败,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女孩说。 后来她发现,宿舍的同学虽然很忙,但说起工作还是很开心,没有她那么孤独尴尬。 女孩突然醒了:不应该为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垂头丧气,应该让自己忙起来,尽快走出低谷。
她重新提交了简历,接受了采访,工作了,忙得不可开交。 ">她进入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每天加班,累得根本没有精力去伤心难过。偶尔在通勤路上沮丧一下,工作群里马上就有同事提醒她邮件没发。躺在床上甚至能“秒睡”,闹钟一响必须得起床。
这样充实的生活过了几个月,女孩重新回到了昔日那种自信爱笑的状态,失意时的种种不快,早已荡然无存。不经意间想到去年冬天那段经历,也只是嘴角浅浅一笑。 低谷,就是一个看得见边际的坑,把坑填满,就要不断往里投入石头,沙子等介质。 不断填充自己,工作、学习、生活……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给颓废留缝隙,当自己习惯于这种状态,并越来越喜欢它时,不如意时的各种滋味,便统统成了“下酒菜”。 02 小区附近有家车行,洗车的两位师傅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做事认真负责,手脚麻利,车子洗得又快又干净。 一来二去,我和两位师傅也熟悉起来,平时称呼他们曾哥和林姐。他们二人早些年自主创业,从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店,慢慢扩大到上百人的公司。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却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 中年人的失意就像一盏不停闪烁的旧灯,光随时会熄灭,不再亮起。 “内忧外患”仿佛是逃不掉的宿命,他们所有的房产被卖掉来抵债,家里老人受不了打击生病住院,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自己本身没有专业性的技术。 这是一把沉重的“稻草”,会让人瞬间垮掉。 ![]() 曾哥和林姐挺了过来。 他们到车行做洗车工,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两人分别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过得艰辛,但他们努力维持着一日三餐的正常生活。 后来,林姐兼职做着两份保洁的工作,曾哥下班后也做了美团外卖骑手。生活开始拨云见日般渐渐舒展开来。 我问他们:“迎难而上的动力是什么?” 曾哥笑得很平静:“当时只想到能有事做,有口饭吃,活下去再说。” 话里没有浓浓的“鸡汤味”,却让人醍醐灌顶。 想到了老舍的话:“人,是为明天活着的。” 想要打败那些无处不在的悲伤,想要战胜那些无孔不入的凄苦,是要好好的活着,是要对生活时刻充满着新的希望。 再多的苦和累,终会“过着过着,就过来了”。 03 岁月悠长如潮水,生活总会有一些起起落落。 逆境时难免会慌张,自卑,不知所措。试着忽略过去和将来的得失成败,为眼下的自己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很重要,它能把一些不对等的因子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里,就像空调,能置换空气,能调节不同的温度,保持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爱情不顺,那就沉迷工作。 唱歌不行,那就投身刷片。 放过自己,找到另一条出路。 生活不是非此即彼,它应该有第三种可能。 面对困境和残酷,选择去相信,不虚度光阴,一切皆有可能。 因为希望和美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 作者简介:毛小六,愿做一个温柔的人,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在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