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引入资金,每次从投资人那里拿钱都会给人股份,所以“股份比例”会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和扩张而变化。
创业公司融资时如何分配股权,从创业开始,到上市结束,总结一下一个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股份变动,看看这个“股份骨骼图”是怎么变化的。其中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假设1:一个创业公司从一个idea到上市要进行三次融资: a轮:确认模式; b轮:开发复制模式; c轮:形成规模,成为行业龙头,满足上市要求。 假设2: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有精兵强将加入,公司要不断拿出股份给团队成员。 假设3:每一轮VC的资本进来,公司大约要稀释25-40%。 假设4:公司业绩发展好 每一轮融资的估值在前一轮价格的基础上翻倍,称为溢价,VC的期限称为向上轮;但是创业公司难免会遇到大起大落。有时候公司的钱烧光了,业绩还没涨,急需有人投资。这样的公司在谈判桌上没有份量,对方愿意投资,但估值很低,甚至低于上一轮的价格。企业家别无选择,只能承认让新投资者进入的折扣。这种情况叫向下轮,意思是“便宜货”。 一家初创公司在开业时应该发行多少股?这是很多创业者在创办公司时遇到的第一个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建议初创团队先发约10,000,000股.在此基础上,经过三次融资和团队期权,公司上市时股份总数将达到1亿至1.5亿股。如果上市时每股价格在8-10元,公司市值在80-100亿元。只要估值超过发行价,马上就成了大家眼红的十亿美元公司。 把股数定在1000万股的另一个原因是,未来给员工期权时,会提供0.5%的股权,对于一家总股数为1000万股的公司来说是5万股,对于一家总股数为10万股的公司来说只有500股。哪个更有吸引力?记住,将来给员工股份,别给百分比,给股数!
我们以黄马克的公司为例
黄马克的公司以其优秀的团队和独特的理念赢得了VC的青睐。A轮融资已达到250万美元,价格为350万美元,邮购为600万美元。首轮投资者要求原股东同意向管理团队和公司发行15%的期权 ="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8418089" qid="6595880955108398339">员工持股计划在A轮投资完成前实施。黄马克搞到了VC的一笔大钱,团队还占将近60%的公司股份,运气真不错。
-------------------------------- 一般来说,VC会要求员工持股计划在VC投资进来之前执行,这样VC就可以减少稀释。不过不能认为这是A轮VC自私,要知道B轮VC到时候也会要求在他们进来之前再执行一次员工持股计划,这时A轮VC和创始股东将一起稀释。 员工的期权比例应该留多少?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般来说是5-15%。创业公司的原始股是很珍贵的,尽管它在很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价值。 ![]() 从表中可以看出,A轮融资有一个领头VC(Lead investor)和一个跟投VC。顾名思义,领投VC负责整个项目的谈判、尽职调查、法律文件……跟投VC跟从领投VC放点儿钱,不过有时候拖个跟投VC一起进来是有战略考虑的一步棋子。 即使有几个投资人同时参与这轮过融资,有人是领投、有人是跟投,但是他们被视作一个整体,他们签署同一份法律文件,享有同样的利益和义务。 …… 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不定性”,尤其是“证实模式”。虽然搞到了钱,但是黄马克的公司在A轮进来之后出现了管理和业务进展上的瓶颈,产品测试屡屡出错,没有按时投放市场,收入也没有按预期进来,不久,A轮融资的钱已经烧光,而B轮投资谈判一拖再拖,B轮VC坚持B轮的Pre money为500万美金(低于A轮的Post money),B轮VC投入300万美金,Postmoney为800万美金,B轮投资人还要求给未来团队留10%的期权,而A轮VC投资条款约定在B轮融资时如果股价低于A轮的Postmoney,A轮VC不稀释(!!)……兵临城下,公司危在旦夕,黄马克和他的团队不得不拍板同意B轮VC的条件。 ![]() 请注意,A轮投资人的优先股现在被注明是“次级”。这是行规,最后进来的VC的优先级别是最高的,上一轮VC是“次级”优先,再上一轮的是“次次级”。 这些优先的级别在发生利益的时候就会生效,比如万一公司要清盘,破盆破罐破家当变卖回来的钱,最优先的VC先拿,有多的话,次级优先的VC拿,还有多,次次级VC拿,最后剩下的,才是创业者的; 还有一点:上表中A轮投资人的股份数比A轮时增加了很多,那是因为A轮有“反稀释”条款,为了维持B轮的“股份拼骨图”的百分比,必须要么让创业者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份给A轮VC,或者让A轮VC以0成本再获得一部分股份,这里选用的是A轮VC以0成本增获股份的方法…… 想想心酸,创业者冲锋陷阵打江山,分利益时是最后一个,第一个支持创业者的早期VC,同样,分利的优先级别很低,相反的,IPO之前杀将进来的VC,反而优先级别最高,坐等摘桃子吃,唉,兴许就是这个原因,很少有人愿意来支持早期的创业团队,大家都想搭乘你的IPO过山车,但愿这些优先的级别,不会造就出一帮帮的阶级敌人哇! B轮融资完成之后,黄马克和他的团队吸取前车之鉴,调整策略,专注再专注,新进来的钱一分不乱花,该出手时才出手,全都用在了刀口上,结果一炮打响!这时候VC们一个个终于都看清了机会,人人都愿意掏钱出来支持黄马克把公司迅速做大,于是公司的董事会决定融C轮,这轮融资以后公司差不多就得准备上市了。C轮融资谈判特顺利,估值也很高,6个X,即B轮Post money的6倍,以4800万元的Pre money(800 x 6 = 4800)融了3000万元美金。当然,C轮的投资人也提出要增强核心的上市团队,比如引进了CFO、销售副总裁…期权池又增加了5%。 ![]() 经受过考验的优秀团队、明确的目标、外加充足的资本,黄马克公司如虎添翼,IPO上市计划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中,选定了上市的地点、承销商,确定了路演的行程和策略,嘿嘿,蒸蒸日上的公司就是令人心旷神怡,更何况,上市之后公司里还要冒出一大串百万富翁……咱这就来给他们算算身价,瞅瞅他们未来的皮夹有多厚,假设这家公司拿出了20%的股份去上市,每股价格8美元: ![]() 注意到没有,上市了,公司的股票优先级取消了,大家统统变成了“普通股”,因为公司上市了,创业时期的那些风险防范就没有必要了,VC们想的是尽快套现,把身上穿旧的衣服脱下来,扔给二级市场上让股民们去抢着穿去吧。 看到了吧,创业真好,黄马克、刘比尔、周赖利身价都上千万美金了,这辈子全搞定了,吃喝是永远不用愁了!不过黄马克的团队要是在B轮的时候不栽跟斗,不被A轮、B轮VC活活啃掉好几根肋骨,他们现在的身价可能要翻番了……不管怎样,黄马克还是好样儿的,创业的弟兄们好好向他学习吧! ![]() 我们将在下篇重点介绍每次融资股权分配的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