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一日电(记者题:释放“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五年综述) 新华社记者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浙江杭州举行。 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竞赛已成为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释放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无限力量。 以赛促学,培养双创新锐力量 据教育部统计,自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以来,共有947万名大学生和230万名大学生参加了比赛,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技能、有责任的青年力量。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第三届“青春红梦之旅”大赛,鼓励青年学子扎根中国,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才华,在拼搏中磨炼意志和品质。 三年来,教育部组织31个省的170万大学生和38万支队伍参加了“青年红梦之旅”,进入革命老区、农村和城乡社区,传递红色基因,了解国情和人民感情,接受思想洗礼,帮助农村振兴和扶贫。农民近100万人,企业3万多家,签订合作协议2.1万多份,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设立公益基金480多项,基金规模3.6亿元。 竞赛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部分的基础上,拓展了高中生的萌芽部分,积极引导大学生和中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广泛开展创新活动,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实现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全覆盖。 在竞争的驱动下,青年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2019年,118所部属高校和932所地方高校的3.84万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共有16.1万名学生参与,项目经费5.9亿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在各高校全面铺开。 以赛促教,推动双创教育改革再深化 竞赛的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 高校普遍开展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化制度、网上公开课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可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 在竞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线上线下“黄金课程”。目前,全国共有28000多门课程,其中200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开设了2800多门线上线下课程,近630万人次。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推出52种创新创业教育产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教育部还在全国范围内专门设立了1万项优秀创新 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4492位导师。
据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介绍,第五届大赛实现了“五个更”的办赛目标:更全面,纵向上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参赛,横向上实现了国内到国外五大洲高校全覆盖。更国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53所国外高校大学生参赛,堪称一场“百国千校”参与的世界大学生双创奥运会。更中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开始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模式。更教育,一百万大学生踏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一堂最有温度的思政课、一堂最有深度的国情课开讲。更创新,实现了形式和内容创新,推动人才培养从就业从业模式向创新创业模式转变,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以赛促创,为双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白云峰是浙江大学的在读博士生。2017年,他所带领的“杭州光珀智能科技”团队获得了第三届大赛的全国总冠军。如今光珀科技已经成长为一家准独角兽企业。 白云峰的故事,并非绝无仅有的个案。 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翱翔系列微小卫星、Insta360全景相机……大赛举办五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大学生创业特点,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引领科研成果转化,大赛打造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一极”,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推动并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有力深化了高校与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合作。 根据前四届获得金银奖的528个项目调研数据显示,创意类项目赛后成立公司的,有一半左右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吴岩表示,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敢闯会创的可贵素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为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提供了新平台,为世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