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第二届两岸辩论赛”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 观众紧张地盯着舞台。显然,“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有争议的,争论的双方互有来往,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对于这四个论点,来自台湾信史大学的黄志忠以一种从容而优雅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结束语: 各位,如果一个学生考不上大学,感觉天要塌了。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是什么? 当一个人20岁失恋的时候,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毁灭了。你觉得他50岁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体验,体验! 掌声雷动。 第二届两岸辩论赛在黄志忠结束 这是辩手黄执中的成名第一战。 “人生历练嘛,历练嘛”从此成为圈内著名的梗。 是的,如果你对辩论有点兴趣,你一定听过黄志忠这个名字。担任第四届《奇葩说》导师,曾获奖。他还有一些神秘的江湖名号:“辩论之神”“辩论之魂”… 黄志忠非常善于从价值维度和切入点进行辩论,用情感打动人,不自觉地让观众进入自己价值观的世界,试图渲染场景,却又能润物细无声。 创造仪式感也是他的武器。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总是以“来”开头,在论证的过程中喜欢用神奇的“对”来断句。他说完后,《上图》淡然结束,坐下等待掌声。 《奇葩说》《爱上人工智能不是爱》,黄志忠精彩辩题 凭借强烈的辩论氛围和个人魅力,黄志忠在《奇葩说》中赢得了粉丝和姐妹的投票。 然而,在接受创业状态采访时,黄志忠却谦逊而冷漠:直到今天我才觉得自己有什么语言天赋。如果我在每次辩论前预设好如何表达自己,那我就笨拙了。 他曾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奇葩说》 第三季冠军。 2016年,黄志忠四十多岁,立志创业。 虽然已经过了青春岁月的“人生阅历”,但幸运的是,其他共同创始人都是与黄志忠朝夕相处、一路奋战的战友:与朋友们一起创业 701601" qid="6595886984290374916">邱晨。
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被马薇薇戏称为“老僵尸”的这五个人共同创立了米果文化。 米果文化在泛知识服务方面,先后打造了《好好说话》、《小学问》和《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三个爆款产品,总付费用户已近50万,特别是《好好说话》系列音频付费用户近30万。 而在泛娱乐产品方面,米果文化又进行了短视频业务尝试。《说说而已》作为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独播的短视频项目,单期平均播放量达到1800万,节目完播后,总计播放量破10亿。系端内短视频节目Top1。 如此年轻的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被问到“你们在一起讨论某件事或者做决策时,有过较大的分歧吗”时,黄执中告诉创业邦:我们没有大分歧,但常有分歧。因为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与判断方式都是相通的,分歧主要来源于内容呈现的方法。 而这种呈现方法的分歧又是必不可少的,在磨合中不断拉来拉去的过程其实就是辩论,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只要是对用户负责,就都OK。黄执中十分赞同“虫仔”邱晨的一句话:
知识不值钱 表达知识的方式才值钱 作为米果文化系列内容的产品课程总监,黄执中对知识付费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 前几天,2018新榜大会在北京召开。黄执中作为演讲嘉宾,在舞台上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知识不值钱,表达知识的方式才值钱。 早在2016年强调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时,有一种论调特别火:
黄执中认为这个论调基本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知识本身是趋近于免费的。米果内容产品主要收费的部分,主要差别就在于知识表达的方式。 黄执中拿自己曾在学校教书的经历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常跟上课的对象开一个玩笑:
”有一次我在说的时候,底下有同学问,什么叫做使出来的力不一样?难道你在免费的场合所教的知识就留了一手,付费的你才教所有的? 我说,不是这意思。其实在两个地方我讲的内容一模一样。差别在于后者的场合里,必须要花所有力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前者我就照例把该讲的讲完我就收工。” 黄执中坦言:人家付费付的不是单纯的内容,而是你能不能让我专心15分钟,专心50分钟。这个很值钱。 知识不值钱,能够让用户对一个重要,可是不感兴趣的东西保持专注15分钟,就很值钱。 付费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你让他Pay attention。 「电玩」是我转移注意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工作,黄执中自己也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他习惯于深夜工作;一来因为需要录音必须安静,二来是深夜手机上没有新讯息,不太容易分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常忙到凌晨三四点之后,收工,睡到中午。下午再去公司开內容会,看稿改稿...... 米果文化有着强大而扎实的内容团队。开内容会是黄执中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事们各自准备提纲,在会中提出,由我这边给出反馈......主要看的,是他们能否对內容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黄执中更喜欢把这份工作比做为导演:內容会有点像是拍戏时,导演为了要让演员进入状况,他会进行“说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身为导演,得要交流它的表达方式,寻找这堂课所想要造成的亮点在哪里。 当然,为了平衡放松与专注之间的关系,黄执中在闲暇时分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电玩。“沉迷”《王者荣耀》似乎也成了米未和米果员工公开的秘密。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电玩对我来说,是重要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我的工作是思考內容,所以沒有明确「上班」跟「下班」的界限......这就得靠电玩,来帮我跳开一阵。 「形式」是最大的奥秘 与传统内容创业者面临“内容随时可能枯竭”的担忧不同,米果文化暂时还不用面对类似的困境。它不生产内容与知识,它传递的是内容的表达方式。 而黄执中认为:在众多的表达方式中,形式是最大的奥秘。 这两年,米果文化一直在尝试,做了三个不一样的产品。 像《好好说话》,它的节奏都是快的。因为我要学一个明确有用的技能,真正要的不是卖关子。可是,还要给你充足的练习,包括让你知道怎么表达说话的方式。 黄执中告诉创业邦:看书和听音频最大的差别,在于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和节奏不是书本能告诉你的。书本的文字里告诉你,在和人道歉的时候,要坦然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这句话该怎么讲,你看文字的时候是没感觉的。关键在于节奏和语气,要用音频展现。 可是到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语气就要很慢。因为学情商的时候,用户不是要知识点,要的是借这些知识觉得自己被了解,也就是网络上讲的“告诉我,我不是唯一一个人,因为我是被了解的”。 “另一个产品《小学问》又和上述两个不一样。《小学问》讲的都是知识,把碎片做到极端。就算你不知道一个概念的缘由,但只要知道了概念本身,就能像积木一样立刻引用。 因此,语速必须要比《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更快,更像播报。而本身的整理是更有工具性的。“ 由此可见,黄执中在打辩论赛时营造的形式感与做内容付费时所把握的形式差异性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而这种洞察力还要归功于黄执中在大学时修的一门课:美学。这门课给了黄执中很大的启发,他清楚得记得美学老师课堂中教授的那段话:
关于未来发展,黄执中告诉创业邦:我们要让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趣。大家可能都觉得学习这件事很苦,实际上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一件事不知道变为知道”,本身是充满成就感的。我希望我们能把这一面还原。满足用户的求知、好奇这些最本真的心理,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于“进一步”、服务于「业余学习者」。 番外 邦哥也是关注“少爷”(黄执中江湖昵称)微博的迷弟。他经常在微博上会给一些粉丝答疑解问,更有意思的是每次还会挂一张令人想入非非游走在尺度边缘的配图。如下所示: 在表达了自己小小的好奇心后,“少爷”发来了一段很妙的话:
细细忖度,这应该是“知识付费”的又一层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