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努力挣各种奖学金。另外看看导师如何挣钱的,有什么项目可以合作挣钱的。 2、用你的专业知识变现,比如制作头条或抖音视频,或哔哩哔哩视频,分享你的知识技能争取流量变现。 3、如果你的专业知识很牛,可以为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挣咨询服务费,或技术入股。 4、今年情况特殊,密切关注网络信息,看看业内有什么需求动向,一些企业会发布网上协助信息。比如学习翻译的同学可以和科大讯飞,和百度线上翻译,有道翻译线上合作。仔细找你的行业这方面需求还是比较大的。通过逐步合作就会建立起自己的人脉。 5、学会钱生钱,有多余的钱就要学会增值,就是普通的零钱放到支付宝的余额宝就会生钱。有位研究生朋友他办理了无息助学贷款交了学费,他把家里给的钱和平时攒下来的钱用做了投资理财了,毕业之后不仅还清了助学贷款,而且还挣了不少。 6、挣钱办法很多,就是要多动脑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挣钱方式,找到挣钱渠道。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读研,为了一个高学历,也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然而,选择读研(全日制),也意味着连续几年没有大的收入,仅仅依靠每个月几百的国家补助(低保)是捉襟见肘的。 因此,我们需要开动脑筋,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努力发掘“第二收入”。 从而满足自给自足的基本条件,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更快乐的完成学业。 通过几年的观察与摸索,可以将收入部分分为以下几大类: 固定资产类 这一类包括国家和学校以及导师每个月固定的输入,俗称“低保”。 国家方面,硕士一年6000元,两种模式:12X500,10X600,即分12个月或10个月发,总量是不变的; 学校方面,一般是导师每个月固定发,我了解的有200,500,800甚至更高的,200元是最普遍的。 当然也有0元的,多见于文科专业(没有项目)或比较抠的导师。 这样算一算,大部分人每个月只有不到1000的固定资产收入。 考虑到大部分具有硕士点的学校所在的城市都在三线及以上,随便在一个三线城市,早中晚三餐(8+15+12)X30=1050。 看到没?连吃饭都不够,更不用谈聚餐、买衣服、谈朋友了。 学业奖一般分一二三等,其目的是用来抵消学费的,全日制硕士的学费一般为8000一年,大部分人能拿二等及以上,拿了三等就要倒贴一些(有的是倒贴2000甚至更多). 因此研一的时候就要多准备一些成果,把课程成绩搞好,避免后期评奖的时候拿三等奖倒贴。 论文专利奖指学校对学生单独发论文或专利的专项奖。论文级别不等,从核心期刊到EI到SCI,奖励从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 想要拿这个奖,就需要平常多投入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积极实验,认真总结了。 当然了,有的学校对论文作者排序有要求,这个需要自己注意并和导师商量。此外题外话。 对于专利,一般发明专利奖励有几千,但是很难授权出来,尤其是这两年发明专利授权的时间越来越长,基本上是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因此想要拿专利奖需要提前在研一甚至更早时做好准备,研二再来准备就晚了。 有人会说那我低价买别人的专利,再改成自己的用于评奖,赚“剪刀差”,可以么? 对不起!现在出了新规则不允许在申请专利后修改作者名称。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这个一般奖励几百块钱甚至更多,需要八个月及以上的时间。 因此每年可以考虑着手弄几个,不仅可以评专利奖,还可以用于评学业奖,一举两得又不费时。 竞赛奖一般属于行业比较窄的学科,例如体育类有击剑、篮球、足球等,艺术类有舞蹈、歌唱等,工科类有机器人、电子设计、工程实训等,管理类有沙盘模拟等,医学类有技能比赛等,当然也有通用类的比赛,例如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 这需要根据自己的学科,学校的实力,结合师兄师姐的建议来有选择的参加,属于短时间内比较费时的项目,奖励也是从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 奖励的多少基本上符合以下原则: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 当然了能参加市级及以上的比赛,都能获得两份奖励,主办方发一份,学校再发一份。 国家奖学金,硕士是2W/人,比较诱人,当然竞争也非常大了,一个院里只有几个名额。 一般是采用积分制,需要累积自己所有的论文专利比赛成果,换算成分数。 此外还要考核思想表现、任职经历、群众打分等。 如果前期发了很多论文专利,也有比赛成果,非常有必要去尝试一下。 能拿到这个奖的人都不简单,基本上生活费不用愁了。 3 劳动类 这一类的范围比较宽,涉及面广,浮动范围大,也是最适合广大学生的。 首先聊一聊学校里的劳动。 有帮老师的助管助教类,助管类是帮院办的老师整理材料,收发文件,填写表格文档等。助教类是协助老师上课,放PPT,收改作业等。 这两种工作费时费力还容易心神疲惫。 收入也只有几百块钱一个月,适合想跟老师搞好关系的学生。 另外一种是学校的考务类。例如研究生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主办学科竞赛等。 由于缺足够的老师来维持考务,因此需要大量地招人帮忙。 属于短期内爆发的类型,持续时间短,待遇丰富(工资、工作餐、各种文具资料等)。 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也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因此想做这个需要注意平常就要和研究生院的老师、学生会的负责人等搞好关系,提前留好名额。 导师委派类。 这种就要看运气了,选了个项目多的导师,他忙不过来就会把学生委派到项目所在地协助进行技术运作。 待遇也是非常丰富的,一般都包吃包住还发钱。 当然了,发钱也是要看老板和导师的心情了,表现好,一般都四位数以上。 所以想从事这种的,研一入学前就要打听好哪个导师的项目多且工作机会多。 且进了导师团队后也要自己多争取这样的机会 专业类。 这个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来进行选择,同时要学会利用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搜索相关的机会,另外需要注意积累自己的人脉,属于可遇不可求型。 例如工科类、机械类的可以帮学校附近的一些工厂进行方案制定、图纸设计等。 软件类的可以帮一些商场铺子设计管理系统等。 电子类的可以负责设计控制柜、电气方案布局等,主要是外包的工作,甲方缺人做且不想自己搞。 师范类的可以参与运作家教班拿提成,英语类的可以辅导英语写作,口语等,艺术类的可以培训舞蹈、声乐等,这些按小时收费都是很高的收入。 内容创作类。 看着简单,但是不好弄。 例如PPT制作,WORD排版,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等,这些都可以出心得,做成课程及模版,放在各平台,如知乎、公众号、微博等发布,做大了可以附带流量广告收入; 对于专业内容,同样也可以做,python入门,如何练好毛笔字?恋爱心理学、我是怎样考上XX大学的?ANSYS从入门到精通、从零开始学日语、简单生活医疗术等等 这些内容创作,前期投入大,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对学业有一定的冲击影响。 后期做起来了边际成本为0,就可以收割流量红利了。 【超哥有话说】 读研期间应该如何度过? 玩可以,谈恋爱也可以,但我建议你完成如下三大任务: 1. 研一,就开始拓展副业,正常来说研三毕业时副业月入1万,不是大问题; 2. 研二,列出三大企业清单总计100家即可(世界500强、中国互联网100强、沪深A股3200家上市公司在你目标就业城市的总部、分公司) 从研三前那个暑假开始,校招和社招同时参加,盯着这100家企业猛投1000份简历出去,职位只要你喜欢即可。 目的是在最后一学期去其中一家实习,并且获得其中三家给你的全职Offer,毕业前选一家,作为第一份工作去报到。 3. 硕士期间2-3年,将英语听说读写练习到熟练,跟老外对话一天没问题。 以上仨任务,完成2,则第一份工作年薪20万;继续能完成3,则年薪30万;加上1,则年入40万。 你问仨都不做呢?年薪大概10万,这叫随大流,并为自己的贫困一生铺平了道路。 一个是国家补助,二是自己打工,三是直播学习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