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农民,做农业难,很难!难在哪里呢?为什么一年赚三年亏呢? 一、农业还是“靠天收”的状态。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旱灾、水灾、风灾、雹灾、“倒春寒”灾、冻灾等等,直接左右了农业生产收成,农民做庄稼,全靠老天爷帮忙,所以,农民每年都祈求风调雨顺,天时地利人和。农业目前还是靠天吃饭,通常是一年赚三年亏,自然灾害是农民最无可奈何的事。 现在,为了更大程度上把农业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有农业灾害保险产品,农业灾害保险是政策性商业保险,农民可以自愿购买,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可能获得保险公司赔偿,挽回一定损失,有利于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农民可以去村委会咨询办理。 二、农民不了解市场,也不懂市场。农民大部分人不懂市场,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他们大多盲目种植、跟风种植,今年什么农产品价格行情好,明年盲目扩大种植规模,造成农产品供大于求,卖不上好价格,甚至出现卖难。农民大多在种植上下功夫,对市场行情不太感兴趣,在农产品销售上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定价权,没有话语权,还被中间商、经销商、经纪人忽悠的团团转,压级压价,造成丰产不丰收。 农民不仅要低头种植,还要抬头看市场,平时多关注媒体三农财经方面信息,对农产品市场行情要多了解了解,市场缺什么,我们种什么,不能盲目扩大再生产。农村基层组织,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做市场调查,市场行情预测,适时向农民发出市场风险预警提示,大力兴办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三、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业除了平原地区国有农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疆建设兵团,采用大型农业机械耕种、收获外,小农业生产、丘陵山区,还是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人工种植,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成本高。很多中老年农民,一辈子没去过县城,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他们不愿接受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对新生事物有抗拒心理。 做为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要大胆尝试新技术、新经验的应用,大胆投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力水平,创新生产方式,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追赶农业现代化步伐。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智能化是农业发展趋势,只有降低生产成本,才具市场竞争力,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才有提高农民收入,只有提高农产品质量口感,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做农业难,难在改变我们固化思维方式,难在我们不能左右市场行情,难在我们农业不能提质增效,难在我们农业不能提档升级! 做农业特别是搞种植农业真是一年赚三年赔,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得比如说我2014~2017年在我们家里种大蒜的这几年,收益还是不错的?! 做农业难于不难主要的在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是否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好了,如果说考虑好了我觉得做农业不难。 首先就是考虑好自己种植的农作物的销路问题,这个很重要!也是最难的头等大事!我们经常看到蔬菜滞销的新闻!反过来考虑的就是在种植一种经济作物前,我们是否考虑好了它的销售市场的行情和需求,或者说订单农业。其次就是承包土地的亩数个土地是否成方。这个也很重要!个人观点我觉得第一次承包土地30~50亩地是最有可能能够见收益的亩数。毕竟万事开头难!前期可以实验性的来投入看看种地是否能够有利可图!如果说自己通过经营这些土地学到了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种植的农产品的销售很好!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扩大规模!第三就是得考虑承包的土地的是否平整,是否有大树,是否有坟头。如果说这几个状况比较多的话对于自己后期的投资成本也是要增加的。第四就是考虑土地的浇灌机井数量和用电是否方便。比较现在种地浇灌机井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两相电和三相电在用的时候是否方便。这就是我当时在觉得承包土地搞种植之前考虑的这几个问题!都能有了答案自己就可以在农村农业种植方面放手一搏了!大家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在农业上创业能成功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留言给我!??? 有人说做农业一年赚三年亏是常态,做农业真的那么难吗? 虽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还是很符合实际的。像我们村子里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现在基本上都退出不干了。农产品这种东西太过于依赖行情的变动,种植的产量再高,但只要行情出现变动,那就会让一年的辛苦白费,能够保证本钱就不错了。 前些天和远房的亲戚碰面,于是就聊到了农业这个话题。他家里是种植草莓的,去年依靠着草莓赚了20多万,草莓种植的面积太少,以至于最后卖完了,又从其他地方批发一些草莓过来贩卖。本以为今年他依旧能够大赚一笔,亲戚说他扩大了种植的面积,为的就是满足大家的购买需求。 结果今年的草莓让他亏本了10多万元。很多人就会纳闷了,超市里的草莓30多元一斤,咋还会亏本呢?我们这里的天气并不是很稳定,冬天的时候气温忽高忽低,而他没有对草莓进行保温处理,毕竟以往直接在大棚里就可以稳定的生长了。 这样一来,草莓的长势比较差,口感上并不是太好,个头也不是太大,以至于大家的购买并不是很积极。 农业想要最好,那就需要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才行。还需要有合适的销售渠道,想要不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那就需要走品牌化的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在行情飘忽不定的农业中有更高的收入保障。 很多人都会跟风进入农业项目,没有技术没有渠道,亏损自然是常态,大家咋看呢? 对于农业难的问题说下个人的一些拙见. 借用股市的一句话“农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其实什么行业都一样,都有赚钱的也都有赔钱的, 不过作为农业来说要做好至少3年没办法回本的准备,要有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行。 首先农民,农业都是靠天吃饭,无法保证旱涝保收。受天气、环境、病虫灾害等的影响较大,即使现在农业技术发达,也没办法完全旱涝保收。投入产出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最快的也要一年,慢的要3-5年的时间,有的农作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收益。所以要耐得住性子,不能急于赚钱。 其次目前多数农民无法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多数是粗狂式的生产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家提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原因。 就种植业来说,目前投入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不断增加,但是粮食价格却不增反降。就拿玉米来说我们吉林地区亩产高产地区每亩可达1500斤,近期到农村收购的价格为6-7毛每市斤,每亩毛收入1000元,去掉包地、种子、农药、化肥、人工、机械等,现在环保还不让焚烧秸秆,去掉这些费用一亩地能剩多少钱,估计300-500已经算是很高了吧。如果在春旱、秋涝粮食减产,基本上一年到头白忙活了。 养殖业也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去年养鸡养猪的基本都在赔钱。还不考虑疾病对于养殖业带来的影响。最近两年环保也把控的比较严格,部分地区出现禁牧禁养政策。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户无法放牧,好多养殖场面临被拆的命运。 更不要提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投入、长周期的农业类型。同时还要面临加工、销售、农产品技术等的难点。因此想把农业做好还是有一定难处的,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地方有很多。建议想要进入农业的朋友,选择好项目,学习好技术,提前做好调研和规划。国家目前对于乡村振兴和三农政策上还是大力扶植的,机会有很多。祝君早日成功! 认真做农产品,前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什么都弄好之后,怕的就是天灾,市场的经济对农产品冲击很大,也较小,小的部分,是说农产品被市场冲击有可能是一年,但是天灾是对农产品毁灭性的打击, 作农业挣钱确实很难。 主要受: 自然气候及农产品需求大信息的影响。 农作物受风寒冰雹病虫害的影响,造成大环境的收成及产品质量与数量的不同。 最关健的是农业大信息。在制定种植计划时究经种什么能多挣钱?由于农人缺乏综合的可靠信息的指导,而盲目种植,造成了农产品丰收了卖不出,能挣钱的没东西。如果大范围丰收,产品彻底滞销赔本。 作农业年如此年年如此,挣钱难挣钱难年年难挣。 先说我们这里,如果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一年赚三年亏的话,我想农村早已经大片土地荒芜了,之所以现在农民都选择出去打工,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确实劳动力过剩,地还是那么多地,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出去打工确实比待在家种地要好很多,二,是这几年粮食价格确实便宜,出去化肥种子利润不多,但是不至于出现所谓的亏损,再加上国家对三农给于扶持和补贴,种地还是有一定利润的,这也是一些人一直不愿丢弃的原因。 我是东北农村的,我想说做农业真的很难! 现在投资农村的大概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经济作物,二是养殖业。两者皆有风险!常听有人说某某种中药材一年赚了几十万,某某养猪一批就赚了十多万,这只是毛利润,而毛利润是会**人的! 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生猪产业投资时的利润是怎样测算的?是按每头生猪挣100元测算的,在实践中哪有吻合的时候!到现在更要命,因为从去年底开始,“猪周期”也无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资杀入抢谷底的全部套牢,2018年春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价格下跌,(生猪狂跌到4元一斤)将节日必涨的规律也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 再说种植业,近几年玉米价格连年下跌,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几乎所剩无几,种粮大户成本更大,即使拿到政府补贴,利润也是少得可怜!中草药种植近几年比较火,但真正赚了钱的,并不是种植户,而是卖种子,卖苗这些中间倒腾的人! 现在的农业,农民也只是糊口而已,要想产业化,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在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不然想在农业做出成绩难! 农民种地一般都是随大流,一哄而上。这样很难挣到钱。如果用经商的头脑看市场,今年的品种好卖,明年也可能还行,后年有可能赔钱的。农民是跟风型的,见什么挣钱种什么,导致一窝蜂式的跟上去。结果供大于求。辛苦一年白辛苦了。养殖业也是如此。 就现在来说做农业不难,但就是没有钱赚。为什么会没有钱赚呢?原因在于市场。现在农民种地大多还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面积的种植方式,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说这个制度不好,毕竟是在当时的特定时期形成的,但现在不太试用了。 现在应该让农民形成职业农民,将现在已有的土地集中化管理,以促进土地更好的利用效率。这才是以后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农民输入的最好方式。——这是一个90农民不太成熟的想法,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