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handler/e19c 67 BD-95 b5-49 D8-8 b7f-145 DC 47 ef 2bb / 精益创业的缺陷 在过去的七年里,精益创业方法论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许多企业家将其视为创业的黄金法则,但也面临着许多批评。 比如《硅谷风险投资教父》和《从0到1》的作者彼得泰尔 Thiel)是精益创业的坚定批评者。他认为,精益创业意味着缺乏规划。而且,精益创业只能做出微创的新事物,比如限制单个博文的字数,最终做成Twitter,但不能做出像把人送上火星这样的颠覆性创新。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缺陷,我认为精益创业还面临着其他问题。 一、对照组的选择。如果精益创业是一个科学实验,就会有所谓的AB测试,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最终得出结论。 很多时候,做精益创业的人会不自觉地陷入这种逻辑,认为自己在做的是科学实验,其实不然。创业永远不会是科学实验。创业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实验场景总是充满了噪声和灰度,在实验室场景下可以控制,但在创业场景下不能。 其次,企业家本身就是一个解读的标尺。两个人开始同样的生意,得到同样的数据。最后,有可能得到相反的解释。解读是对是错?这件事应该坚持下去吗?这些问题本身是无法定量分析的,最终都要回到创始人自己身上。 如前所述,精益创业是一种强化学习和试错学习。精益创业有试错学习的所有优点和缺点。 试用学习有哪些弊端?统计学中有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和第二种错误。这两种错误就像跷跷板。如果一边低,另一边高。第一种错误是“宁可饶一千人,也不要误杀一人”。第二种错误恰恰相反。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精益创业思维是减少错杀的机会,这也意味着会增加错失的机会。 而且,精益创业是一种快速反馈机制。这种机制虽然与这个时代合拍,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不够执着,要等到爆款产品的诞生。 精益创业的正确姿态 精益创业的缺陷在于短期利益而不是 长期收益;偏局部优化而非全局优化;偏成功经验的重复而非失败教训的吸取。那么,如何在充分发挥精益创业优势的同时,克服其固有缺陷?
首先是回归战略思考。精益创业好比GPS,它可以帮助你找出最优路径,但无法帮你确定终点在哪里。所以,创业者一定不能用精益创业代替战略思考。这两者的关系是战略思考在前,精益创业在后。而且,你的假设一定要基于战略思考,而不是基于精益创业,这两者的前后关系不能倒置。 其次,试错性学习的本质是归纳法,但归纳法一定要与演绎法相结合,而演绎法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建议大家去学习宏观的机制设计理论,去学习如何设置机制、如何制定游戏规则,这可帮助我们弥补单纯的归纳法的短板。 再者,借鉴犹太人的“平行逻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张平教授提出)来思考问题,提高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度。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辩论时会严格遵守三个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拿排中律来说,其相信“A和非A绝对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平行逻辑”下,“对立即互补”,互相矛盾的两个观点,可能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侧面,可以同时为真。所以,遇到和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想法,不要急于否认,而要兼容并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最后,“行而不果,反求诸己”。最重要的是回归到创始人自身,加强对三感(敏感、美感和灵感)的培养。必须承认,再完美的精益创业,也离不开价值观的牵引。我们是靠价值观去牵引精益创业,而不是精益创业去牵引价值观。 *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