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字成语大全四字,创业成语四个字

2023-9-30 18:39| 发布者:网赚吧顾问| 查看:31| 评论:0

摘要:【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新年伊始,便收到封面上印着“2022”几个大字的 《小说选刊》 。 《小说选刊》 是我了解当代小说创作现状的重要窗口。他们的编辑具有扎实的学术训练和敏锐的文学感觉,从浩如烟海 ...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新年伊始,便收到封面上印着“2022”几个大字的 《小说选刊》 。 《小说选刊》 是我了解当代小说创作现状的重要窗口。他们的编辑具有扎实的学术训练和敏锐的文学感觉,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筛选出佳作,我从中分享了他们的智慧。不仅如此,通过 《小说选刊》 ,我们也能够观察到当下小说的发展态势。2022年的 《小说选刊》 第1期信息量满满,它裹挟着从文学内部生成的一团暖风拂面而来,早早地预报着即将来到的春消息。

文学的春消息,在去年年底结束的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已经传递出。“文学新时代”和“新时代文学”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遐想。 《小说选刊》 显然在第一时间领悟到这一新的精神,在他们着手编辑新年的第1期时,已经自觉地将文学新时代和新时代文学作为编辑的出发点了。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之“风”

一个特殊的和创造性的专栏“文学的风格”被列为该出版物最突出的标题。它由一篇小说、一篇创造性谈话和一篇评论文章组成。这个专栏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说《谈心》的作者程永新原本是编辑和文学评论家,《评论》的作者苏童原本是小说家。当然,编辑或文学评论家也写小说也就不足为奇了。近年来,几位评论家写的小说反响很大。但难得的是,《小说选刊》在收到程永新的小说后,形成了创造性的编辑思路。程永新在《收获》杂志担任编辑30多年,编发了一大批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品,结交了不少作家朋友。《小说选刊》编辑部决定邀请程永新的一位作家朋友写一篇评论文章。他们找到了苏童。苏童欣然同意,写了一篇很有诚意的评论文章《程永新的风》。这个栏目自然呈现出文坛罕见的友谊,于是《小说选刊》在前言中调侃道:“他和他的两个队员四手联弹,郎才女貌,光芒四射,在文学史上制造了一段佳话。”

但我想说的是,“文学之风”远不止是友情之风,它也是连接新时代传承与新时代的“风”。程永新的小说创作应该从80年代开始。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迅速复苏,现实主义文学复兴,涌现出一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作品。同时,年轻一代也不满足于现实主义的单一局面。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他们试图开拓性地写作,从而闯出了一条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当时,程永新在《收获》杂志担任编辑,追求开拓精神,将当时余华、格非、苏童等青年作家的开拓性、实验性小说推向前进。受此影响,程永新自己尝试写了一部小说《风之影》。这部小说的特点是迫切追求80年代文学的创新和突破。

然而,为了从现实主义的强大阵营中突围,先锋写作最初采取了与现实主义对抗的方式。现实主义文学最初是以拒绝和否定的态度对待先锋写作的。随着先锋写作被广泛接受,先锋写作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缓和。不仅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也走上了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道路,从而极大地开拓了文学的表达空间。程永新和《收获》杂志是这一文学变革过程的积极推动者和有力见证者。一路走来,程永新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原创小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锋派写作的最初局限。他称这一限制为“未完成”,“一直想重写这篇短篇小说”。这个愿望终于在2021年实现了。他这样描述这段创作经历:“很庆幸有一个好的文学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文章有自己的归属。”在我看来,程永新的话蕴含着这样一种意义,当他经历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从对抗到对话融合的过程,也意味着他的“未完成”到达了“完成”的彼岸。这个彼岸就是现在正被人们全面展开的“文学新时代”。

程永新的改写小说就这样连接了新时代与新时代。苏童在评论中用优美的文学辞藻描述了这种联系。他说,程永新在上世纪80年代造了一艘文艺船,虽然现在才起航,“他的航海图一直在黑暗中闪闪发光”,所以让我们看到“船飞速地穿越黑暗的海洋,也穿越了时间,一路留下银色的浪花”。

摆下叙述能力的大擂台

本期《小说选刊》还有一个特别栏目叫《冬天的情歌》。从字面上看,可以算是文学献给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一首情歌。本栏目选取的两部小说,分别是刘庆邦的《雪夜》和傅秀英的《腊八》,都是关于冬天的生活场景和故事,确实是北京冬奥会的一段优美旋律。同时,这两部小说在文学品质上具有紧凑、圆润、纯粹的特点。他们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的结构没有多少新意。两位作者几乎都是靠着自己完美的叙事文字来营造纯粹的意境。

《雪夜》在故事上简化为零,讲的是一个农村少年在雪夜抱着被子,在村里找地方睡觉的故事。但是刘庆邦把它写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这是刘庆邦积极挑战自己叙事能力的一部作品。他发现画家可以画出“宁静干净的意境”,于是他想到了向绘画学习,“用文字画出美丽的图画”。他说《雪夜》是他学画的结果。他也用自己高超的叙事能力证明了一个作家也可以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充满宁静纯净意境的画面,甚至比画家的画多了一层长长的思想。

《腊八》的故事同样简单,也能看出作者在叙述中的意图。然而,傅秀英的关注点与刘庆邦不同。她仿佛像一个精灵,闯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心理最细微的变化。用傅秀英自己的话说,就是“想通过”

过换谷的眼睛,观察、打量、审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小罅隙,那些不为人知的肿块,沉积多年的灰尘,以及看似平静的日常中悄悄涌动的暗流”。这更是绘画或其他艺术都难以企及的地方。对于作家而言,当他能够进入人物内心轻松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时,便证明他的叙述能力达到了可观的程度。“冬日恋歌”这个栏目就像是《小说选刊》摆下了一个叙述能力的文学擂台,两位作家在这个擂台上使出十八般武艺,都有精彩表现,最终也难分胜负。

叙述能力的文学擂台,又何尝不是应文学新时代所需而设立的?我们经历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磨合到融会,我们尝试和借鉴了各种表现方式和文学流派,我们在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上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时代文学对于作家的叙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文坛在创新突破的驱动下,作家只顾在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却忽略了叙述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有的作家虽然小说写得很新颖,但连情节都难讲述清楚,细节的描写更是简单粗暴。要知道,叙述能力是小说家最重要的基本功啊!因此,面向文学新时代,完全有必要长期为作家摆下叙述能力的大擂台

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学新人

“走进新时代”是最能直接体现《小说选刊》从文学新时代和新时代文学出发的编辑思路的一个栏目。

在这个栏目中收有王威廉的中篇小说《你的目光》。编辑部在卷首语中称这是“一部书写新时代的野心勃勃之作”。故事的发生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开了一家眼镜店的志良本来满足于眼下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广州从事设计工作的冼姿淇到了他的眼镜店,一番短短的交锋,一下子激活了埋在志良心底的梦想,他决心要做一名眼镜设计师。从此他们一起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事业大获成功,而且还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这个创业的故事看似与大多数创业故事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作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将家族记忆、个人成长共同置于新时代的背景下,两个年轻人具有一种世界性目光和开放心态,因此他们能够踏着时代的节拍,瞄准时代的需求,并发现这个时代正在生成的新价值。王威廉特意让他们设计了一款命名为“新价值”的眼镜,他们说:“深圳、广州和港澳乃至整个珠三角,也就是被称作‘大湾区’的地方,就像是中国经济的巨大马达,以最大的功率在运转、在驱动、在创新。因此,新事情和新价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渴望的层面上,而且是一点一滴地融进我们的现实当中。”

强烈的现实精神,直接介入生活现场的艺术勇气,是新时代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小说选刊》将《你的目光》这样的小说放在“走进新时代”的栏目中,显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现实精神的推崇。

阅读《小说选刊》第1期,总是能感觉到强大的现实氛围。杨少衡的《小事端》同样也是一篇直面现实的佳作。杨少衡仍在写他熟悉的官场上的故事。这篇小说写的是经过严厉整肃后的官场新生态。一位退居二线的官员,为民之心始终不退,而一位长年靠在小事端上大做文章的溜须拍马者看上去官运亨通,但最终还是栽在了小事端上。杨少衡在故事的拿捏上有张有弛、分寸适度,再一次强化了人民性的主题。

当我们谈论新时代文学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谈论文学新人。2022年第1期《小说选刊》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新人朝气蓬勃的气派。这一期共收入12位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其中70后、80后、90后就有7位!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读,会有一种异彩纷呈的感觉,这是因为年轻一代在个性追求上获得了比他们的长辈更优厚的条件,因而能够充分施展各自的个性色彩。

哲贵的《归途》形象地诠释了年轻一代追求个性的心路历程。小说的主人公叶一杰对家庭优裕的物质生活不感兴趣,也拒斥父辈在人生道路上的呵护和安排。好在父亲虽然不懂儿子的心思,却能宽容儿子的叛逆选择。叶一杰始终有一个能自由发展的环境,这是他的幸运,但他显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盲目的状态。艾迪·斯里曼吸引了他,他从此以之为榜样,在服装设计上大获成功,得到纽约服装界的认可。人们赞美他既有艾迪·斯里曼的风格,又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灵魂。就在人们期待他在美国有更大成就时,他却决定回到中国。因为他认为在美国人们只会将他与艾迪·斯里曼连在一起,尽管艾迪·斯里曼是他的精神支柱,是可以照亮世界的“一束光”,但是他更需要寻找到自己的“光”。

叶一杰的“归途”也许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寓意。今天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在世界性的开放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更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求个性的发展,但他们终将踏上“归途”,因为他们的文化根脉在这里。这也决定了他们有能力、有自信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主力。

(作者:贺绍俊,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