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终总结,前几天网上有个贴纸,流传很广。它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的龙头。柴蔚汽车首席执行官谭旭光在 在潍柴集团2021年度正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述职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谈到了几个要点: 一、对中层干部的评价 一是中层干部水平差距过大。 第二,功能逻辑缺失。 第三,创新理念稀缺。 第四,报告流程模型过于强大。 二、对高管团队的评价 首先,说部长说的话,做部长做的事。 二是格局太低,知识不足。 三是制度创新能力极差,业务板块长期封闭。 四是不善于暴露自己的问题,不善于抵制外人的不同意见。 第五,柴蔚存在风险,没有一位高管能够直言不讳。 第六,很多人不符合工作要求。 表达直接,言辞犀利,切中要害。 从谭先生的发言中,有几点与笔者产生了直接的共鸣: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缺乏系统思维,缺乏预测趋势的知识,缺乏创新,常见的立场错误。 结合笔者近期与公司同学一起写年终总结的经历,谈谈逻辑与思考的话题。 谭在讲话中总是提到: 没有一个人上来说“我这个部门应该干什么、我干了什么、我缺失什么、我怎么做”,上来都是说一些具体事,你们说的这些事基本上应该是副部长、部长助理说的事。 事实上,在年底,大多数中层经理倾向于以流水账的形式报告,他们认为这足以清楚地解释一些事情。不是从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出发,按照二、三级流程分解,这个部门有哪些业务,我是如何发展这些业务的,这些业务的外部绩效指标是什么?部门负责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责任感总结业务,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部门需要开展这些事情,而不是基于公司的业务发展要求,有时候业务指标与部门的业务发展并不一致。 上述部门总结应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要求进行细分。针对笔者所在的制造业,借助公司端到端的流程方法,笔者将公司主要增值服务总结如下: 1.营销和项目获取 2.集成产品开发 3.综合供应商 4.制造业 5.质量保证和客户服务。 所有部门的职责都根据这些主要业务进行了细分。 关于业务或业务流程分解,作者的IPD示例如下:
集成产品开发概述 面试完部门的业务来源,我在下面补充一下。我会分析问题,对年终总结中经常忽略的部分提供改进方案。 很多负责人在分析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在业务发展的直接业务中绕来绕去,给人的印象是不知道如何落地,只知道你要改进。 在这里,笔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维逻辑:组织能力-业务发展-业务绩效KPI。即提升业务KPI,支持业务发展,需要提升和增强的是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和业务关键绩效指标 关于组织能力的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 组织能力、员工文化、业务流程工具与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建设 只有提高一个部门或公司的组织能力,才能在工作或做生意时有基石,才能真正提高业务KPI。 最后给出了制造工程部年终总结大纲的一个实例: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