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的同时,他们当中不乏有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肯吃苦的年轻人。对于“三农”问题,有的人认为,农村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对另一些人则认为:农村没有适合发展的产业;对未来没有太多憧憬和期待。如今,越来越多具有“创业”想法和技能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为解决就业难题出一份力。农村发展了,农民才有致富机会。如今,在一些城市里已经有了不少“下海”到农村发展的“能人”和“能人回乡”企业,他们带动着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与此同时还有一批新生代农民已经在“小而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产品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近年来在这些具有代表性企业和新型农民中涌现出了哪些典型人物? 1、“下海”的“能人” 王福生是一位90后的“农村小伙子”。因为他曾做过汽车销售,对于汽车有了一些了解,在与同行竞争中不落下风,还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接触汽车美容行业,并获得了美容技师的资格。后来又经过多次学习和培训,掌握了一套先进的美容护肤技术。但是工作之后的他没有闲着。因为在工作中他发现当地市场缺少健康食品销售、品种单一这一块最大的短板,就毅然回到家乡创业。2015年7月10日,王福生正式成立了山西新荣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4月19日,在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组织的农民合作社培训班上,王福生从简单的种植技术开始谈起。由于其对农产品种植技术非常了解、销售渠道很广、销售渠道多,使王福生真正成为“种得好卖不愁收”的新型职业农民。 2、“回乡”的新生代农民 吴卫东,2013年开始种植“黑水鸡”,2014年在网上卖了10万只,卖出了2万只蛋,收入30万元。2016年1月,他成立了自己的养殖场,并注册了“海亮养殖场”。2018年初,他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海亮鸡,发展势头迅猛。他的养殖场不仅有标准化养殖场设施设备和温控设备,而且配有5名员工、30个仓库。养殖场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每年向农户发放鸡蛋等家禽饲料2万多斤,提供人工养殖和销售服务,同时也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另外吴卫东通过公司+农户(养殖大户)模式带领50户贫困户致富分红2000元。这些新生代农业创业者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给予了极大创新和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含量。 3、农业科技带头人 2012年,吴明辉与妻子在家乡一起创业,经营了一个小农场,主打有机绿色农产品,主要种植黑麦草、金银花、枸杞等。经过多年创新经营,农场经营效益可观,收入可观。为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他组建起了现代化企业——“山东东明种业有限公司”。吴明辉说:“公司成立后,我将带领更多群众致富”。2012年初,吴明辉通过与高校专家教授合作,取得了丰富的营养种植技术。当时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全国收集引进了不同区域的黑麦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由于种植方法科学有效,很快获得了广大种植户认可和好评;同时也带动周边多个村1000多户农户种植黑麦草。目前,公司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以上,实现了合作社效益最大化和农户受益最大化。2013年公司荣获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目前公司正着力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黑麦草种植基地核心区,并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黑麦草循环经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项目建设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