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各地的创业就业政策不断出台,但“成本”仍然是最大的障碍。一些企业员工不断变换身份,而个人和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没有缩小。因此,如何降低人员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应如何鼓励个人、企业“抱团取暖”? 1人才与创业成本不成正比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创业就业政策,但创业成本仍然是一道巨大的“门槛”。以创业公司为例,从公司注册到开业,平均需要8~10个月的时间。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他公司开店,第一个月资金周转就很困难,再加上员工变动频繁,资金周转不开就需要大笔钱投入,就连每个月都要投入上万元的房租。“就拿这次公司融资为例,在长沙,一年的房租至少要4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投资成本。” 2人力成本降低是大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地区多家医院都推出了无差异薪酬制度,且“工资越高,福利越好”等广告语成为广告关键词。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薪酬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的趋势下,薪酬水平将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推进,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劳动力选择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因此,未来人力成本将逐步降低这一趋势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3政府扶持政策是关键 省社科院专家周勇认为,政府要从实际出发,为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他说:“要通过一些奖励激励的方式让个人的创业愿望变成现实。此外还要注重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当一家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就业创业部门应积极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 4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如何降低人力成本?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降低人力成本?根据相关规定,要想在创业过程中获得低成本的支持和服务,创业者要提供低成本的经营场所和经营设施、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就业岗位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其中,对新创办的企业及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降低创业成本的关键之举。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抓紧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覆盖面和惠及面,放宽高校毕业生落户条件等具体措施。同时,将积极协调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园选址难题;充分发挥市创业孵化基地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以“创业就业零成本”活动为主题的创业培训;对首次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最长可享受3年免征营业税政策;对个人在园区内创办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实体,按照现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予以贴息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将让更多的人受益。 5 “一人有我一人帮” 今年4月,一场“情系灾区,众志成城”的爱心接力活动在成都启动。来自都江堰的10位志愿者在都江堰爱心联盟的号召下,主动走上街头进行志愿服务。他们有的捐出积蓄和衣服、有的捐出自己的车和房。这次爱心接力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参加志愿者超过4000人。爱心联盟负责人张斌说:“这个活动主要是我们为灾区捐赠一些衣物等赈灾物品,然后由都江堰爱心联盟、都江堰各界爱心人士一起参加到一些募捐活动中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志愿者们将继续他们的爱心活动。在汶川地震后不久,张斌发现都江堰的许多市民还没有吃上“爱心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