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辉哥奇谭 2021/12/17 上周日早上起床后,儿子问我:“爸爸今晚回来吃饭吗?”我说:“爸爸今天不上班,今天在家陪你。」 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儿子会习惯性的认为我每天都去上班。如果你要问我在创业公司是什么感觉,被儿子误解天天上班就是典型的感觉。 在创业公司工作既难又简单。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挑战会不断出现,我的内心也经常在煎熬。我今天感受到的困难,在一年的时间里都不算什么,因为更困难,更痛苦。 关于困难,我经常提醒想开公司的人: 对困难有充分的准备。当然,即使你有心理准备,你也不知道有多难。所以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很关心一件事,就是应聘者在过去的职业经历中是否经历过很大的挫折。 其实我们特别希望这个候选人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过挫折,他能从挫折中走出来。这样的经历对适应创业公司的工作很有帮助。记得很多年前,我听一个老板讲了一个他面试一个司机的故事。他想雇的司机以前肯定出过事故。他认为出了事故的司机才能心存敬畏,真正关心安全。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成功过,只是失败的概率很大。从失败中学习是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财富。 虽然这个问题在面试中很难得到满意真实的答案,但是很多人还是会包装自己,怕自己的一些弱点暴露出来,影响面试结果。但是我们会一直问这个问题,以便从面试一开始就给考生足够的提示。 我们采访了许多在大工厂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人。这些公司大多已经度过了当年的初创期。 工作比较稳定,大部分人没经历过大风大浪。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既没有真正的成功,也没有真正的失败。这实际上是这类职业中最大的危机- Ta如果加入创业公司,最大的困难是“心理障碍”。比如在大厂,业务发展很稳定,很难遇到很多变化。来到创业公司后,会觉得管理很乱,整天被调职。在这里工作了半年的业务和工作的调整,是以前的企业七八年都没有遇到过的,心里一定是疯了。但这是这些朋友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在此之后,他们可以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 好吧,很难说完,然后就简单了。 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简单的需要你主动选择,尤其是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你要选择相信和认可这家公司的未来。 这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为什么愿意从大公司到小公司来吃苦?原因是你相信并认可这家公司所在的赛道,以及这家公司的文化,以及这家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我的判断和选择很简单,只要我看到一个公司会有 n倍的成长机会,然后问自己我有没有机会再造或者遇到类似的更好的机会?如果有,我会重新选择。如果没有,我会坚持在这里做。 我曾经在朋友圈说过一句话:一起,努力,创造历史,拥有。 有趣。团结起来,努力工作,创造历史,享受历史。这款唱片是李的一款单曲,售价30元。 万元以上,月销售额过万。另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朋友圈感叹你的月销售额高达30多亿,对他来说太夸张了。对我们来说,旅程才刚刚开始。 我的一个同事,他上任半年,经历了很多波折。有挫折,有失望,有欣喜,有成长,有乐趣。最近他更多的感受是,入职半年,公司业绩增长了很多,这种增长速度是他之前的公司从来没有过的。其中,他真正实现了“被动成长”。展望未来,如果公司的业绩在未来 5年增长n倍,你就被动的要处理n倍的业务量,n倍的复杂程度。我并不觉得深陷其中。站在外面看,这就是N倍的成长。 所以我觉得选择的时候要主动,但是选择之后要被动。只要这个公司在成长,你就会被动的和这个公司一起成长,所以一定要相信你选择的公司。怀疑,怀疑会让你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 ――而这种挫败感,大多是我内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第二,利他。 很多人特别关心我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得到什么样的奖励。但在创业公司做事,重要的是利他——你愿意帮助别人成功,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和短期评价。 只要是公司需要的,任何能帮到公司的都是有价值的。不要挑三拣四,不要根据你过去的工作经验来评价你现在工作的价值。因为很多工作都是我在原公司没遇到过的,特别在意自己的得失,评价自己,会很难受。 别人可能会给你负面的反馈,也可能不理解你的工作内容,也可能对你个人不够认同或理解。你还能坚持你所做的吗? 其次,太计较得失,就会和别人扯上关系。感觉别人做的太多,我会失去很多。太注重两个人工作的边界,忽略了他们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忽略了公司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要做。 第三,要追求长期价值。 上次和一些同事聊到,我强调一定要用五年或者十年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选择,要学会用时间来奖励自己。如果我们追求三个月或者半年的认可,我们很容易失望。但是,如果能把眼光放远5年甚至10年以后,成长和收获都是100%。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的成长最终体现在知识的成长上,当你经历了一个公司5年,n
倍业务量的成长,而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时,这就是见识,这就是成长。但要想获得这样的经历,就必须能眼光放长远,能站在未来看企业,站在未来看自己。我把这种视角称为「站在历史上看公司和自己」,即创业历史观。 过去20多年,我看过很多伟大公司的传奇故事,包含Microsoft、Apple、Amazon、Tesla、华为等。回到自身,如果你相信自己所处的公司正好也有类似的历史机遇,也有可能在未来10-20年创造历史,那么我们自己就是一起参与创造历史的人。 最近看了两本有关Amazon的书籍,一本是《Working Backwards》(《亚马逊逆向工作法》),另一本是《贝索斯传》,书中都反复提起一个「六页纸工作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就是一种用文档代替PPT,重构开会方式的工作方法。没想到Amazon的高管团队是如此重视这个方法,并把它视为Amazon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 反观我们,我们日常经历的看似不起眼「琐事」,比如「承诺型OKR」的落地,通过 OKR 周报日报链接员工日常工作和OKR,通过共创的方式生成战略等,会不会在未来也有机会和Amazon的六页纸工作法比肩呢?我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果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公司和自己,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自己每天经历的「琐事」,你会发现这些琐事背后的巨大价值。如果能认识到这一层,再去面对每天的工作,感觉会完全不同。这就是「意义感」带给每一天的巨大变化。 综上,做到以上「相信公司、利他、追求长期价值」这三点,被认可、受重用、最终获得回报,长期来看是一件确定的事情,这是创业公司的「简单之处」。 以上,就是我对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感受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