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了一个企业家年会的视频,感触良多: 当时在大会的欢迎晚宴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忙着应酬,只有曹一个人坐在餐桌旁吃饭,仿佛眼前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他是来吃饭的。 曹不仅不忙着应酬自己,也不搭理主动和他套近乎的人。 为什么曹有这样的信心? 归根结底是实力。 他不需要了解自己领域的任何人,因为他就是标杆。 还有的创业者忙于社交,却想要一些人脉资源。他们认为能和曹这样的大佬打交道,对他们以后的仕途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他们从来都不想被打耳光。 这个社会,大家都以为多认识一些很厉害的人,你就会变得很厉害,但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不够强大,认识再多的人也没用。
在 01:等价交换,才会被重视的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总是忙着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以为这是快速扩大人脉的一种方式,殊不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们认识,有可能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是谁。 你以为自己很了解对方,但在对方眼里,可能只是点头之交。 社交的核心,在于等价交换。 如果在相处的过程中,你和对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悬殊,并不能给对方带来应有的帮助。 助,那么对方怎么可能会重视你呢?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求职类的节目,感触更深了。 这个节目中,来了一位90后小伙子,刚上台,小伙子就侃侃而谈,深得老板们的喜欢。 正当大家觉得,这位小伙子是不错的人才时,他却打了自己的脸。 这位小伙子说,自己认识很多大佬,其中就有俞敏洪和董明珠。 他刚说完,主持人和面试官都表示不相信,其中有位面试官问他: “你认识他们,那么他们认识你吗?” 小伙子非常肯定地表示,他们是相互认识的,如果不相信,自己现在可以给对方打电话。 为了试探对方的深浅,大家就让他打一个试试。 在众人不信的目光下,小伙子很快给董明珠打了过去,虽然电话打通了,但并没有人接听,他又给俞敏洪打也是一样的结果。 这时,主持人问他,以前给对方打过电话吗? 小伙子一下子语塞,他尴尬地表示没有。 事已至此,小伙子还是坚持自己是真认识董明珠的,两人还在一次聚会中见过。 坦白来说,我觉得小伙子可能见过董明珠,但认识就谈不上了,他自己认为的人脉,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其实,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也就是说,点头之交不过是人脉的敲门砖,除非你有很大的能耐,能吸引到对方的注意力。 我们之所以羡慕,甚至想要结交那些成功人士,不就是因为他们都有耀眼的能力吗? 而如果你的能力很一般,却恰巧有个机会认识了某个业界大佬,可你只能说见过面,而非真正的认识。 只有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的人脉才会自然而然地打开,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家小野在《极简力》一书中曾写道: “当你没有达到更高层次的时候,人脉是不值钱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真相。” 对此,深以为然!一个人只有足够优秀了,才能吸引更多相同频率的人,人脉也才会变得有价值。 02:你足够优秀,人脉才最强一个人真正的优秀,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的人脉,因为结果,实在太扎心了。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当你不优秀,你的圈子也是无用的,可能别人表面对你很好,但实质上,在他们眼里和陌生的路人甲,没有什么两样。 这点,朋友张哥深有体会。 以前,张哥特别喜欢混圈子,每天不是见朋友就是在见朋友的路上,他以为自己怎么对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对自己。 当时,张哥可谓是意气风发,动不动开口就说认识谁谁谁,如果你不认识他,很可能会被他哄住,但实际上他和别人也就是点头之交。 如果不是被现场打脸,张哥还真以为自己在别人的心里有很重的分量。 前段时间,张哥参加一个饭局,在期间他表示认识某企业的领导,正好当时有个朋友想求这位领导办点事,就让张哥给他打一个电话。 电话接通后,张哥很快做了自我介绍,他还没介绍完,对方直接问他是不是打错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这让张哥非常尴尬,他也终于明白了,原来小丑是自己。 想明白了之后,张哥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执迷于社交,不再张口闭口认识某某,而是沉下心来努力经营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 事实上真是这样,当一个人足够厉害,就完全不用考虑人脉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大概率上会不请自来。 俗话说,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与其靠别人,真不如提升自己。 03:结束语:一个人要想与优秀的人同行,最好放弃无用的社交,把这些时间拿来提升自己。 当你足够优秀,成为别人的榜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你的价值,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常言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只有让自己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周围的人才会向你聚拢而来,倘若你身上的光点只是三两个,那么你吸引到的人,也只有三两个而已。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认识的人多,不如认识的人“精”。 愿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能踏踏实实经营自己的人生,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只知道无用社交的人。 你只有做到了,你的人生才会有另一番光景。 -END-
|